《三农智库》8月第3周周报

来源: 三农智库 2022-09-05 14:42:45

专家点评
01


第六届丝博会在西安开幕“国家队”杨凌精彩亮相 科技引领“农”味十足
8月14日,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开幕。本届大会以“互联互通互融 共进共享共融”为主题,会期五天,共邀请到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在华嘉宾及客商600多人参加展会。


孙致陆
加强农业合作顶层设计,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农业经济管理副研究员

8月14日,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开幕,吸引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嘉宾和客商参会,已经成为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共商合作的重要平台。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也称“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为了共建“一带一路”,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了包括丝博会在内的一系列国际化合作平台与载体,有力地推动了域内外国家在经贸投资、金融、人文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从丝博会对我国的影响看,一是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我国始终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将持续推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二是为我国优势特色商品特别是农产品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展示平台,为后继相关经贸合作特别是对外出口提供了重要契机;三是集中展示了我国一批高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文旅产品和影视作品,有利于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展现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人文理念。

聚焦农业领域,为了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农业合作顶层设计,2017年5月农业农村部等四部委联合制定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应该看到,农业交流和农产品贸易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主要合作内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方面,有利于多渠道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在农业领域的知识分享、技术转移、信息沟通和人员交流,帮助沿线国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解决饥饿和贫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与营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国农业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内农业要素有序流动、农业资源高效配置、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贸易规模方面,据商务部数据,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达到800.04亿美元、294.36亿美元和505.68亿美元,比2013年分别年均增长了5.70%、10.64%和8.58%,分别占2021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26.30%、34.90%和23.00%;在贸易产品结构方面,近年来,我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农产品以植物油、谷物、油籽、食糖、棉麻丝等为主,我国出口农产品则以蔬菜、水果、水产品、茶叶等为主,双方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展望未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发展前景广阔,农业合作空间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巨大。我国地域辽阔,农产品种类较为齐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我国进口农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同时,我国近年来对油料、油脂、棉花、谷物、畜产品等农产品有持续较大的需求,“一带一路”沿线物产丰富的国家可将其相关农产品出口至我国。二是农业科技合作空间广阔。“一带一路”沿线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对先进农业技术有迫切需求;我国在农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和竞争优势,具备资金、技术和人才,和沿线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空间广阔。三是农业投资将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投资额占投资总额比重还较低,随着双方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推进,我国对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也将迎来重要机遇。但与此同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也将持续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等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为此,一方面,要完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市场信息、信贷、保险等方面支持,提升企业农业国际合作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主动管控风险,维护我国企业合法权益。  

农民日报评多地鼓励农民进城买房:不能不算后路账
县城楼市的销售问题近期频频引起舆论热议。这两天,某县县委书记号召领导干部买房的视频刷了屏,而近期“多地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的话题也备受关注。江苏阜宁、吉林桦甸、贵州晴隆、四川宁南等多个县城相继发布针对农民的优惠买房政策。在县域房地产市场库存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显然是将楼市“去库存”的希望寄托在农民群体身上。
卢晖临
城镇应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而非去消灭农村剥夺农民权利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过去20年,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这样一个进程从来就没有停止,一些农民工在城市中找到稳定的工作有不错的收入。同时,也有进城的需求,比如说孩子上学,或者他们自己想过城市生活。他们通过买房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事实上,县城的新增常住人口和商品房的购买主体已经是农民工,或者说是农民了,是否要在县城购房,何时购房,对于每一个农户来说,都是一个复杂的家庭决策,他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现实条件非常审慎地决定。

那么今天在房市低迷的情况之下,一些地方政府将农民当作区域商品房去库存这样的一个购买主体,出台一些促销的措施,本可以理解!但背后却潜藏着危险性。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商品房去库存是一个需要处理的迫在眉睫的经济任务,单大量农民进城之后,是否能长期稳定地待下来,同样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社会性的任务。否则在促销或营销的举措之下,一些本来不具备条件的农户进城买房,短期对于地方商品房的去库存起到一定作用,但长期看,如果他们将来在县城里面没有办法长久稳定地生活,那他们会成为我们地方政府非常难以处理的一个棘手的困难人群。

进城农民能不能长久地待下来,主要面临着两个挑战,第一是当地有没有大量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这取决于当地工业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当地能不能提供一套完善的,成熟的社会保障,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当他年老之后,仍然有生计的保障。所以和急迫的去销售库存的商品房相比,当地的政府同样应该做的工作是为进城的农民创造这样一个可以长久待下来的基础性条件。

一些地方政府将农民放弃宅基地作为落户的交换条件,这是一个更危险的做法。我想在任何情况之下,我们都没有必要去紧紧地盯着农民的那一小块宅基地。这一块宅基地对于进城的农民来说非常的重要。就经济层面而言,这一块宅基地是进城农民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退回农村的最后的保障,让进城失败的农民有一个回旋的余地;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它也是可以使得我们在面对一些大的危机的时候,社会能保有它的韧性和弹性,让我们可以平稳度过危机,而不会引起大的震荡;就社会层面而言,进城农民在家乡保有一块宅基地,是他可以和故乡保持一种情感上,社会层面的联系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机制。

很多农民现在进城,他并不是说单一的就是一个市民,单一的以城市为中心,他可能很多的时间是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培养子女。但是,他仍然参与他家乡的社会生活。那么这也使得我们整个中国在城市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仍然能保持我们自身社会的一些特色。小小的一块宅基地,政府把它收回来,可能是增加了我们的一些用地指标,但实际上这块宅基地本身很难在它上面做更多经济上的文章,它也很难被复垦成耕地,或者说这种复垦的成本也特别大。但是这一块宅基地,如果我们把它从农民那里拿回来,后果是非常的严重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我们销售商品房,让农民落户城市都不应该以放弃宅基地作为交换条件,这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一个底线。

中国的农民有承包地,有宅基地,他是集体的一份子,这是我们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那么在这种制度基础之上,中国的城市化有可能走出一条“扎根的城镇化”的道路,有很多的农民可能会进城,他买房也好,不买房也好,这个比例会不不断提高。今天我们整个的城市化比例已经到了65%左右,那随着更多的农民进城,这个比例还会提高。我们的城镇尤其是县城,它实际上应该扮演一个为周边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这样一个功能,而不应该是说去消灭农村,剥夺农民的权利。所以,今天,哪怕我们急迫的需要去销售商品房,那么要特别去注重要保护农民的这种权利,农民的集体成员权,他的承包地权和他的宅基地的这种权利。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城市和乡村之间才是一个良性的互构的关系,城市的发展,可以让我们进城的农民享受到他在农村享受不到的各种便利,各种公共服务。乡村的建设,让过上现代生活的农民仍然是一种有根的生活,和它的根脉保持这样一个有机联系的这样一种生活,使得我们城乡之间形成一种美好的城乡社会。

“智慧”解码 农业升级——新基建 新生活
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种方式,各种高科技大显身手。人们发现,将数字产业扩展到农业领域,运用先进的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新基建”技术对农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智能化管理,将显著提升农产品品质,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这种生产精准化、管理可视化、决策智能化的新型管理模式被称为智慧农业。说起来挺新奇,那么,智慧农业到底长什么样呢?
吴永常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乡村规划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 研究员

从农业1.0到4.0的演变历程,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数字乡村发展的进程来看,智慧农业是高质量农业的必然选择,从创新驱动农业全链条可持续发展来分析,智慧农业是全程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农业的高级形态。数字田园、智慧养殖、智能农机等新模式推动农业数字转型,手机成为新农具、电商成为新农人、数字成为新农资,推进乡村治理信息化,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在生产管理领域,通过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生产管理走向人工智能,实现高效、动态、精准。在经营服务领域,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发展订单农业、自主配送、网络营销,打破农产品的市场和地理限制,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这种全新的产业链模式,能够释放巨大的产业价值,提升区域农业综合竞争力水平。我们团队建成于2018年7月的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智慧农业基地项目,打造了智慧农业中控中心,智慧农业园区一体化控制平台,以多维可视化、大数据集成、远程操控、智慧决策功能为主,颠覆了传统人畜耕作模式,通过农业与高科技结合,远程操控生产管理,让农事通过科技变得如此简单,提高了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水平。育苗温室向全市提供高质量的种苗供应,综合农业馆展示了智慧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蕃茄馆和黄瓜馆实现了智能化全程管理,单位产量70-80kg·m-2,绿色产品效益显著20-30元/kg,并能实现产品的全流程溯源追踪,手机APP的智能化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技术让25亩的大田日常管理仅需要1人即可完成。时任中共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感叹道:“智慧农业总控系统建设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这就是下一步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方向!今天大家来这里参观,在科普农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看到通过智慧农业,实现种植精准化、管理可视化、决策智能化,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西充县的企业家和农民则感叹:手机也可以“种地”啊。


2022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举办
8月15日,以“转方式、提质量、树品牌、促产业”为主题的“2022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暨包头第一届预制菜产业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包头市政府共同主办。
刘静
绿色高效农业发展就是要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农业经济管理 研究员

所谓的绿色高效农业是为了缓解目前我们国家的资源约束,来防止农业生产过程中带来的污染,同时能够保护我们的农业生态,从而使我们的农业能够持续的进行发展。为什么说是能够缓解资源约束?从水资源来看,我们国家整个社会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在日益尖锐的,有一组数据,一般来说我们国家水资源总量只占全球的6%,但我们的人口是23%,我们人均水资源量是22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这是我们总的量。而在我们国家内部,我们可以看到南方长江流域基本上占到80%的水资源,而北方只占到20%,但20%的水资源我们的耕地却占到了60%以上,所以时空方面基本上是春旱夏涝,今年的气候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南方出现比较干旱,但这真的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一般来说,秋天都是要进行排涝的。那么既有水资源量的短缺,又有时空分布不均衡,那我们在农业绿色发展中就要保证我们的粮食生产,就要进行水资源的集约使用,同时土地方面,一方面土地的数量在世界平均水平中比较低,另一方面我们的耕地质量、有机质含量也在不断的下降;因此从资源方面来讲,绿色高效农业就会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这也是我们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特征。为了应对咱们国家长期以来的农业过度投入、高度开发,因此我们要进行绿色高效农业。而且在整个绿色高效农业中,我们也会更加进行环境友好,这是绿色高效农业的内在属性。我们本身在投入化肥、农药、农膜等这些化学投入品,如果它是科学适量的使用,它确实对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农作物品质都是比较好的,但是当过量使用的时候它就会带来环境污染。我们的稻田本身人工湿地,我们的菜园也是人工绿地,它们都是生态之肺,所以说要进行这种农业绿色发展就要更注重这种环境友好,而且农业的高效发展也会更加注重生态保育,这是我们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

习总书记也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它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但是我们以往的农业生态系统,它的结构比较失衡、功能比较退化,我们的绿色高效农业发展就是要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培育更加持续、更加均衡的农业发展模式,而且最终我们的绿色高效农业是要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质量,这是绿色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因为绿色高效农业真正的目标就是增加绿色优质,而且当前这种农产品供给基本上就是“大路货”比较多,优质的、品牌的相对来讲比较少,与我们目前城乡居民结构消费升级的这种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中,就要增加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的供给,从而使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数量,也就是我们吃得饱的需求向更加注重吃得好的这种需求转变。总而言之,绿色高效农业,它的基本特征就是会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它的内在属性就是要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它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更加注重生态保育。

目前农业绿色发展主要的着力点,我想主要是从农业生产过程中来看,首先就是水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也就是我们现在讲到的耕地的保护保育、有机质的提升,水资源方面主要进行节水农业,农业投入品方面让化肥农药在减量的情况下提高它的效率。而且农业的这种废弃物,不管是我们农作物的秸秆,还是畜禽粪污,我们都要对它进行资源化的利用,因为我们现在畜禽的粪污整体上有40亿吨,这40亿吨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极大地损害污染我们的环境,这和我们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属性(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是相矛盾的,而且农膜也要进一步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因为我们要更加注重生态保育,这是我们的根本要求,所以我们要进行农田的进一步保育,包括水生环境的保护行动,这是我们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那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我想实现这些目标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做到资源的节约集约,投入品科学合理有效的使用,和农业污染的防治,同时我们要做到整个农田系统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这种保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科学技术的投入,通过相应的政策就可以达到我们前面说到的,最终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即通过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提升,提高我们的土地产出率,从而实现我们农业的节本增效、农民的增收,同时我们农产品的品质质量也会更加符合现在我们消费者的这些需要。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农业农村投资动能强劲

各地农业农村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聚焦农业节本增效、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一批冷链物流设施、特色种植基地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财政资金、涉农金融等多渠道支持加力,吸引撬动更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建设。
赵霞
加快农业农村项目建设,实现产业兴旺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我们知道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有20字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基础,生态宜居是关键。我们最近推进的这一批农业农村的基建项目或者是投资的加速,其实都是跟这20字是密切相关的。

我想重点说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第二项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

其中第一项,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实施了两年,而且已经投资是上百亿了。那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在哪里?实际上这件事情主要是鼓励新兴经营主体在国家财政的补贴下,去建田间地头的冷库。他建了冷库之后,就可以把这些生鲜的农产品储存在这个冷库里。在没有冷库之前,比如说蔬菜瓜果这些生鲜农产品,下来之后,就得扎堆儿去销售,在这个销售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冷链,大量的生鲜农产品都被损耗掉了。我们国家的农产品,生鲜农产品的产后损耗率大概是在20%-30%之间,发达国家是控制在5%以内。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的这个田间地头的这个冷库,包括这个运输过程中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都是有利于降低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农产品的产后损耗率的,这个一方面,可以促使农民错峰销售,另一方面让产品的质量更好。这样的话,一方面是消费者可以买到更鲜活的农产品,而作为农民和新兴经营主体,他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这个对于产业兴旺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二项我想说说现在正在加快建设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我们国家在2018年以来提出了三年整治行动,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止到2021年年底,我们全国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累计改造了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步保持在90%以上,我们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了28%左右,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我们农村的脏乱差的这种面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所以我们说我们国家的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已经取得了一个非常显著的成效。       但是三年整治行动它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体还有这种,比如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存在。我们国家的东部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是比较差的。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是发展不协调的,有的地方是经济发展水平也差,农村人居环境也差。有些地方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好,而农村人居环境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它还有很大的空间。另外,我们国家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叫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前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老百姓还不满意。

那我们以厕所为例,像现在的厕所革命,很多的农村地区的厕所改造都是改成了两格儿或者是三格儿,这个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掏粪会变得很频繁,这样就增加了成本。另外就是在寒冷的地方,冬天的话,厕所就会可能出现冻破。还有就是农民会舍不得用水冲厕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厕所虽然进行了改造,但是农民觉得成本很高。另外厕所一旦坏了,没有人修。

正是因为农民对我们国家农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还有这样或者是那样不满意的地方,所以我们国家在2021年又提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项目建设正在加快,它主要其实就是做这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实现产业兴旺,另一方面实态实现生态宜居,加快补齐农业、农村、产业方面,生活方面的短板弱项,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促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以,我想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国家农业农村的项目建设都是会不断地加快投入,加快推进的。

热点聚焦
02

三农金融

两岸业者共谋浙台农业融合发展

近日,2022两岸(丽水)品质农业高峰论坛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举行。两岸农业专家学者和业者围绕“融合发展品质农业 两岸携手共同富裕”主题,就两岸如何携手发展品质农业,如何让台青更好地参与大陆乡村振兴,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建言献策。论坛设置了主题演讲、头脑风暴、案例分享、圆桌论坛等环节,与会嘉宾分享了品质农业发展的前沿理念和创新举措,也让不少扎根大陆的台青看到了发展机会。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建立生产档案,生产更加标准化!北京市昌平区统一配发“昌平草莓”日常农事纪录

为进一步规范“昌平草莓”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培养农户按标生产,聚力提升“昌平草莓”产品品质,扩大“昌平草莓”品牌影响力,昌平区农业环境监测站依托《2022年农业改革发展资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升-推进草莓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项目,为“昌平草莓”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区域种植户统一印制并配发了日常农事记录本。“昌平草莓”日常农事记录本是昌平区草莓产业发展史上第一个统一制式的农事记录本。


农业生产

农业农村部:玉米必须保持较高的国内自给率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17日消息,农业农村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270号建议称,在以有效举措缓解短期供需紧张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基础上,统筹利用国际粮源,通过适度进口满足国内需求。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关部门积极有序推进粮食进口相关工作,大力拓展粮食多元化进口渠道,不断优化粮食进口品种结构,通过多种措施增加国内玉米、大麦、高粱等饲料粮供应。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品种之一,必须保持较高的国内自给率,以免受制于人。


保障民生
Q1
海南省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多举措有效保障全市农产品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

疫情发生以来,海南省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始终将保障“菜篮子”主要农产品供应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抓好瓜菜、肉禽等农产品生产供应。

三亚市印发了《关于做好疫情期间农业生产保供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动员农民、企业、合作社等力量,加大粮食、蔬菜、畜禽生产,同时在全市各区遴选了11家农资公司,作为农业生产农资保障服务站点,力保农业生产活动正常开展,保证“菜篮子”生产稳定,做到防疫不误农时。林尤珍表示,目前三亚市在田蔬菜面积约9000亩,日采收量约160吨,生产总体稳定。近15天内可保证生猪稳定出栏量5000头以上,每日屠宰量维持300头以上,全市生猪供应较为充足,三亚市“菜篮子”供给总体有序和稳定。

Q2
上半年重庆77.9万脱贫人口找到工作

今年上半年重庆采取动态监测、定向输送、援企稳岗、公益岗位安置等多种方式,帮助77.9万脱贫人口找到工作,提前完成全年75.11万人稳岗就业的目标任务。

在云阳县后叶镇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周边,除了有学校、医院、超市等生活配套设施外,还有核桃园、苗圃园、稻虾园、水上乐园等产业。

今年以来,为确保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市乡村振兴系统和市人力社保系统携手合作,对脱贫人口就业数据信息进行排查摸清,实时开展脱贫人口返岗复工数据动态监测,并分类采取招聘对接、定向输送、援企稳岗、线上培训、公益岗位安置等多种方式,解决脱贫人口就业问题。


乡村振兴

Q1

学习。十年画卷|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总书记始终记挂“三农”工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三农”问题,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就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Q2
新疆奇台县:持续推进乡村道路交通建设

今年,新疆奇台县投资8174万元大力实施交通惠民工程,持续推进乡村道路交通建设,优化路网结构,提升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和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科学防灾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指导防范高温干旱保秋粮

农业农村部强调,推进科学防灾。当前南方中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夏玉米进入抽雄吐丝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要组织专家制定完善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水稻重点落实以水调温降低穗层温度、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高温能力等措施。玉米重点落实灌溉补墒、叶面喷水喷肥和辅助授粉等措施。加强病虫监测防控。同时,继续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动员旱区群众广辟水源,开展抗旱浇灌,做到能浇尽浇。


END
REMEMBER
三农智库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