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临沂文明网 2021-08-10 15:39:01
近年来,沂水县抓好移风易俗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明元素”,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山东省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山东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案例、全省民政工作创新案例,大力助推全县乡村全面振兴。
逝有所安 含蕴“乡风”
瞄准问题“靶心”,精准设计改革措施。面向全民殡葬全免费,群众不花一分钱办好“身后事”;县乡财政全额投入,建成公益性公墓110处、墓穴10万个,满足全县10年安葬需求;把绿色文明祭祀纳入村规民约,用“追思会”取代旧葬俗,刹住丧事大操大办之风。建成全国首家县级移风易俗教育基地,推出全国首部殡葬改革主题方言话剧《樱桃崮下》,弘扬文明殡葬文化。
卡紧工作“底线”,完善改革推进机制。提出“三为主”“三不准”“三严禁”原则,即以正面工作为主、宣传引导为主、优质服务为主,不准一刀切、不准强制、不准搞平坟运动,严禁乡镇和村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墓地,严禁在耕地修建坟墓,严禁制作、销售和使用大棺材,疏堵结合,避免粗暴式改革;向群众算清算透经济、土地、资源、环境、安全、祭祀“六笔账”,争取群众支持参与。
立足“长效”,制定规程形成制度。出台《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促进改革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2020年11月上升为山东省地方标准,2021年3月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国家级殡葬改革标准化试点。改革以来,已有36147户逝者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新去世人员进公墓安葬率100%,“追思会”举办率90%以上,累计节约社会殡葬支出9亿多元、土地1000多亩、木材3万多立方米。
文明办婚 淳朴“民风”
“规范+倡导”促进简约办婚。制定《婚俗改革指南》《喜事新办制度》等规程,将喜事新办、反对高额彩礼等写入村规民约。印制《喜事新办倡议书》,倡导简约减负,如婚车不超过6辆,彩礼不超过1万元,喜宴控制在10桌以内等。
“贴心+示范”做到文明办婚。推行集体婚礼、文化婚礼、民俗婚礼三种模式,建立“沂蒙红娘”服务队,在开展服务的同时及时劝导制止不文明办婚行为。针对部分群众“喜事新办不隆重会被说闲话”的担忧,由乡镇领导、村党支部书记等“证婚”,县镇文化部门组织文艺服务队免费上门演出、赠送字画,让喜事新办家庭更加喜庆。
“规范+撬动”引导新式办婚。将婚庆公司、影楼、喜铺等爱心商家纳入红事理事会,统一授牌管理,为新婚家庭提供优质服务。据统计,每户喜事新办家庭平均可享受会员商家让利2000元到5000元,整个婚礼节省开支1万元到3万元。工作开展以来,全县按照喜事新办要求举办婚礼1500余场,占婚礼总数的85%以上。
孝亲敬老 培育“家风”
严卡“四个一”服务到位。以农村鳏寡孤独老人为重点,确定服务对象6051户、7068名。1040个村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将机关干部、农村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纳入,成员近2万名,每周六上门开展打扫一次卫生、料理一次家务、清洗一次衣服、帮助一次代购“四个一”志愿服务。
推行“订单制”精准照料。县财政列支300万元经费,县志愿服务总队统筹服务资源下沉,成立由乡医、木匠、理发师、裁缝、建筑工人等13426名热心人士组成的专业“人才库”,每周由村干部上门“问餐”,合理搭配志愿服务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
落实“双反馈”弘扬孝善。每周六活动结束后,通过电话、微信等向服务对象近亲属反馈,引导更多子女自觉尽孝;将服务情况在各村公示栏内进行公示,全面接受监督,确保公开透明、群众信服,带动形成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夫妻和睦、兄友弟恭的良好家风社风。在2019年全省、2020年全市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沂水县均居第一。(沂水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