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重庆日报 2021-08-17 14:50:41
今年6月1日,《乡村振兴促进法》施行。不久前,市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等工作。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至六章依次为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组织建设,其对应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振兴”,其篇幅占整部法律的一半以上,无疑是法律的主体和重点。
在《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保障护航下,重庆如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五大振兴”?重庆日报邀请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委、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产业振兴
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为推动乡村振兴破难题、开新局、聚合力提供了制度支撑,为重庆坚持发展‘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增强了信心。”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杨宏表示,抓好乡村产业振兴要全力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坚持围绕“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园区化”提质增效目标,重庆重点围绕柑橘、柠檬、榨菜、调味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立足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功能拓展,建设一批镇村产业上亿级、区县联动百亿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上千亿级的乡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把农产品加工作为消费品工业发展的重点,立足区县布局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同时,坚持“小组团、微创园、高品质、好价钱”,不断推进新“三品一标”到产地产区、到厂房车间,不断集成绿色高效技术到田间地头、村社农户,打造一批高品质的经作产品。此外,借持续打造“巴味渝珍”和“三峡”品牌契机,力争把高山蔬菜、羊肚菌等特色农业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农业附加值。
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重庆优化“一区两群”现代农业发展布局,主城都市区围绕都市农业,渝东北围绕绿色发展,渝东南围绕农文旅融合,紧扣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塑造品牌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围绕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生猪保障基地等,高质量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向设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人才振兴
让乡村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有了《乡村振兴促进法》,人才从哪里来就能找到答案了。”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杨宏说。
目前,全市有农村实用人才50万余人,但与重庆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乡村缺人手、少人才、留不住人的问题依然较突出。比如随着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各类人才缺口亟需补齐,部分农技人员熟悉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但在知识更新上难以跟上新要求。针对这些问题,重庆出台了一系列选才、引才、育才的举措。
首先着眼于“引得进”,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人有舞台。通过持续回引本土人才等措施,拓宽畅通乡村人才来源渠道。目前,每个村挂职、创业本土人才保持在1名以上。每年安排入乡科技特派员保持在2000名以上,每年资助30个以上的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扎根乡村。
其次是“留得住”,让愿意建设乡村的人有奔头。通过制定《推动全市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激励各类人才扎根乡村、加快成长。比如铜梁兑现安家费补贴、生活补贴、五险一金等待遇,同时,出台《龙乡人才政策十条》《农业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激励机制》等,引导各类人才深入乡村大展身手。
最后是“用得好”,让愿意上山下乡的人能大显身手。重庆将出台《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实施方案》,即以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人才库”,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孵化器”,着力打造一支创业能力强、经营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
生态振兴
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围绕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内容,《乡村振兴促进法》单列‘生态保护’专章,充分彰显了生态保护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法律保障和行动指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吴盛海说。
重庆将根据《乡村振兴促进法》,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重庆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衔接,梳理形成贯彻落实的重点事项清单,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补齐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短板。
“比如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我们已梳理排查出160条农村黑臭水体清单,今年将实施27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吴盛海介绍,永川区宝峰河宝峰场镇段黑臭水体综合整治通过采取人工清理淤泥约500吨,对原河道进行人工整形;建尾水处理人工湿地,种植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实施小型透水坝进行过滤沉淀后,黑臭水体清除了98%。
今年重庆还将新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53座、配套管网195公里,实施3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实施27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完成275个行政村环境整治,进一步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助力建设美丽乡村。
“我们全力支持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吴盛海以梁平区为例,该区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该区470余家规模养殖场建设配套的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
同时,重庆还在38个区县启动了4000万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在11个区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在全市开展1万吨废弃农膜、2000吨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组织振兴
建强基层组织,发挥堡垒作用
作为《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专章之一,“组织建设”一章充分彰显了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张翱表示,为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促进法》,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重庆抓住党的组织、党的建设、党的领导这个关键,深化落实乡村组织振兴15条重点措施,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给钱给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重庆持续加强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常态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
重庆大力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着力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
同时,重庆通过给基本待遇、给创业扶持、给发展出路,大力回引本土人才到村发展,畅通村干部的源头活水,着力打造“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全市动态保持在村挂职本土人才1万名左右,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2万余名。
为推动善治乡村建设,重庆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8%。
张翱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提升行动,着力打造重庆基层党建“加强版”,不断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地位,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全面加强、全面过硬,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文化振兴
用文化为乡村“铸魂强根”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四章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纳入法律,足以体现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洪斌说,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重庆专门成立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专班,细化工作职责,并研究制定出“1+4+2”方案构架,统筹推进全市乡村文化振兴持久战。
一是深化农村思想道德教育,让乡村开满“人文之花”。推出“梦想课堂”“家风润万家”活动4000余场次。组织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文化活动3000余场,放映惠民电影7.2万场。
二是创新发展优秀乡土文化,让乡村充满“乡愁之韵”。加强传统村落、革命文物和抗战遗址、古建筑和大遗址等保护利用。调查整理乡村文化遗产24849项,编制完成《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目录》。
三是优化升级乡村文化供给,让乡村沾满“文艺之美”。创新开展“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建成乡情陈列馆300个,试点探索“艺术美乡村”活动、数字农家书屋建设。
四是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行动,让乡村溢满“文明之风”。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志愿服务8300多场、“十抵制十移风”专项整治4400余起。推动行政村参与清洁户评选占比达到94.7%,文明村镇创建不断走深走实。
下一步,全市将以宣传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契机,着力从强基建与重效能、送文化与种文化、革陋习与树新风等方面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提升乡村文化服务效能,持续焕发优秀乡土文化活力,持续培育乡村文明崭新风尚。
秋粮丰收,如何过“虫口关”
夯实筑牢“三农”基础 坚决保障粮食安全 全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吉林样板
奏响振兴最强音——吉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议侧记
九部门推动农村客运高质量发展 乡村旅游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