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2022-03-11 10:38:47
今年全国两会前,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进8省24村,听乡亲们和基层干部吐心声、讲期盼。
带着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记者邀请多位代表委员,回应这些“盼”,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言。
多种粮、种好粮,还要卖好粮
在种植了150多万亩水稻的黑龙江省庆安县,多位种粮大户向记者反映,农资、用工等成本近年来不断增加。一位村支部书记算了一笔账:每公顷水田流转价格,几年前还是五六千元,如今已涨到了9000元。农忙时,人工费一天也得二三百元。
记者调研发现,个别地方出现粮田改种经济作物的“非粮化”现象。广东一位基层干部说,前几年,镇里水稻种植面积每年都在减少。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建议,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需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创新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卖好粮。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总经理孙斌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农用物资储备、调节制度,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避免化肥等农用物资价格大幅上涨,增加种粮成本。
农业保险为“三农”保驾护航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好转,一些野生动物频繁光顾庄稼地,成为不少地方“甜蜜的烦恼”。“野猪吃光了我家玉米,还拱了一亩猪苓,少收入2万元,一年补种3回了。”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小留坝村村民唐德民说。
甘肃省定西市一位基层干部介绍,当地以“雨养农业”为主,绝大多数耕地属于山旱地,没有灌溉条件,抵御灾害能力不足。政府大力推广农业保险,但部分农民却不买,主要原因是农业保险赔付额度有限。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酉阳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冉慧建议:“要加大农业保险托底力度和覆盖面,应进一步细化野生动物破坏农作物的补偿机制,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孙斌认为,为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应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和动植物疫病防治能力。同时,鼓励有技术的民营企业参与,在农田抗风险领域应用数字技术,提高种田的科技含量,让农民从“会”种田到“慧”种田,让种田越种越“甜”。
土地整合提升土地价值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窑坡村有6287亩土地,但地块分散。60岁的村民付克华创立了定西市亿邦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年出栏牛400头左右。付克华还流转30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饲草玉米、燕麦草、苜蓿等。“土地分散,生产成本高,大型机械难以操作。”付克华说,合作社每年需要大量雇人种植、收割饲草,一年人工开支近100万元。
“提高单亩土地收益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党委委员梁德标看来,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必须盘活农村土地,整合分散的集体土地。土地价值获得提升,不仅能吸引到产业项目,还有助于吸引人才回流。
唤醒乡村“沉睡”资源
记者走访的24个村中,有的村农户建房审批难和一户多宅的矛盾并存,土地撂荒和农宅农房闲置等现象并存。有的村由于制度约束难突破,或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村闲置资源难以再利用,成为“沉睡”资源。
广东省清远市一位基层干部认为,这些年最头疼的是农业设施用地不足。当地乡镇引进粉蕉、水果玉米等产业,种植面积都超过1000亩,但想申请建设配套的冷库、包装车间或农资库房则比较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产业振兴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尽力解决产业发展所需的用地指标。
赵皖平认为,要唤醒乡村“沉睡”资源,需加强立法层面的研究,同时在推进过程中出台完善的配套政策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此类改革宜试点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扮靓“颜值”,转化“产值”
沿着欢快流淌的小溪,精致的民居一字排开,庭院内草木葱茏,24小时自助图书馆飘着咖啡的香气,文化礼堂、灯光篮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走进浙江杭州市富阳区黄公望村,“未来乡村”的气息扑面而来。
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仍有难题待解。在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一位基层干部对记者表示,当地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53%。生态保护投入大,短期回报小。拟实施的极小种群与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澜沧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等项目,还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希望建立常态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支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大理州生态环境监测站副总工程师杨晓雪,从事洱海保护工作已经31年。在她看来,随着洱海流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之新冠疫情影响,大理旅游业到了转型升级的时候,必须淘汰落后低端业态,打造高品质消费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还要赚得到钱。”她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建议,国家可以设立奖励专用基金,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对合理可持续利用生态资源创造财富、强村富民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必要的奖励和扶持,积极探索利用青山绿水发展特色产业的新路,并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村干部也要终身学习
陕西省留坝县小留坝村党支部书记夏道华说:“这两年,村里的民宿搞得有声有色,村集体已分红80多万元。但每到分红,我就挠头。报账上税牵扯专业知识,我们几个村干部都不精通。缺乏专业人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广东省清远市某乡镇干部说:“村里好不容易确定了产业发展方向,却缺专业技术人才。”
冉慧分析说,部分年轻基层干部经验不足,还有待历练;部分年龄较大的村干部,虽然有丰富的实务经验,但在文化知识方面有所欠缺。“终身学习非常重要。村干部要将工作中畏难情绪变成学习动力,在知识技能、履职能力、法治意识等多方面提升自己。”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城阳街道岳家村社区党委书记许传江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农村干部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加快提升农村干部的履职能力,才能适应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他建议,各地应因地制宜对村干部“充电”,帮助村干部提升工作能力。
乡村振兴需要青春力量
记者走访的24个村中,多数面临人口外流情况。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陈家屲村党支部书记马进30岁出头。2019年,他作为甘肃省第一批“专职化书记”来到陈家屲村。“村里的年轻人不是正在上学,就是在外务工。”马进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建议:要吸引年轻人才,首先要提高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通过加大财政、金融、社会融资等渠道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相关产业收益;其次,要鼓励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乡贤回村挂职,带动更多资源回到乡村;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满足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需求;最后,可引导保险公司为新农人提供兜底的保障机制,让年轻人回村创业没有后顾之忧。
以“章”治村,为村干部“减负”
东部某富裕村村干部说,社会治理的问题主要是缺人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忙不过来是常有的事。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南街道方林村党委书记方中华向记者介绍了《方林村村民自治章程》。这部章程制订于1998年,此后经历7次大改,形成了14章133条的“大红本”,涵盖了党组织建设、发展规划、村干部管理、经济发展、村庄治理、社员综合福利、社员医疗、社员退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条例等多方面内容,明确了村民的权利义务,成了方林村治村的“基本法”。
“村民办事问询对照章程,不用再找村干部。把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厘清了,同时也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方中华说。
增强村民法治意识,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在杭州市富阳区诸佳坞村,修路打隧道的炮震致部分民宅裂缝。拨付的赔偿款下来后,村民对赔偿款如何分配各持己见,村干部只能尽量做调解。
“村民有了矛盾,首先想到的是找村干部。村干部要在基层矛盾化解中保持公道正派,不可优亲厚友。”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家奇说。
刘家奇建议,要充分利用好村民大会、院坝会,及村广播等多种手段进行法治宣传,提升村民法治意识,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潜山市黄铺镇黄铺村党委书记王绍南认为,可以发挥退休老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等的带头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移风易俗中。
冉慧建议,村民自治要充分发挥妇女的力量。村级妇联可以在调解矛盾纠纷、移风易俗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与记者:王海洋、邹乐、王俊禄、姜刚、吴涛、王建、邵琨、王朋、张斌、杨静、张玉洁、周颖、董宝森、字强、赵彩琳、李晓婷、周闻韬、唐弢、许舜达、李坤晟、张典标)
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通报表扬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的通知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会通过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政治决议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关于通报全喂入履带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质量调查情况的函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计划财务司 财政部农业农村司关于做好2022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全国人大代表欧阳华:让乡村旅游奏响“富民乐章”
全国人大代表马银萍: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