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日报 2022-04-25 10:16:23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3日公布结果。这项自1999年起实施的调查已成为我国国民阅读情况的风向标,是认识和评价我国全民阅读状况的基本依据。记者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魏玉山,就本次调查公布的数据及有关问题作进一步解读。
记者:此次调查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较2020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观察近年来的国民阅读调查发现,每年综合阅读率处于小幅稳定提升的状态,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状态?
魏玉山:这是由我们国家国情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人口多且不同人群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很多人的读书习惯还在逐渐养成。在这样一个人口规模超大的国家,国民阅读率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我们应该看到,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提倡和推动下,我国全民阅读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国民阅读率逐年上升,虽然每年幅度较小,但累积起来,未来一定会很可观。特别是今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召开,极大鼓舞了出版界和阅读推广工作者,为全民阅读进一步推进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全社会一定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国民阅读率会稳步提升,对此我们要有信心。
记者: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这个阅读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魏玉山:我国人均纸书加电子书的阅读量在8本左右,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发达国家人均年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在10册左右,或者高于10册,加上电子书的数量更高一些。
记者:手机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手机阅读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手机阅读是否会加深“浅阅读”的流行?
魏玉山:手机阅读受到广泛欢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手机的普及度很高,智能手机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便利程度要高于图书或者报刊;二是手机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读者的选择面更广,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内容,这是传统纸质图书和报刊难以比拟的;三是手机内容的及时性,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各方面的信息,读到各种最新出版的图书杂志,这也是纸质出版物难以实现的。
我认为,手机阅读和纸质书阅读的功能可能会逐步细分。手机阅读并不一定导致“浅阅读”,虽然手机可能更适合于读短内容,但是许多青年人也正在通过手机来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
记者:本次调查发现,超过三成的成年国民养成了听书的习惯。听书发展速度较快,阅读从“看”发展到“听”,是进步吗?
魏玉山:人类早期的阅读,听比看更为重要,因为那个时候多数人不识字,是靠听来获得信息;后来识字的人多了,看才逐渐成为主流。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听书又有一定程度的回归。当然,这个回归和早期的听书也有很大的差别。听书对于儿童和有阅读障碍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更为便捷的阅读方式,满足了一些特定人群的阅读需求,从而扩大了阅读的覆盖范围。听书也有局限,有一些书仅仅靠听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对听书这样一种方式,可以说是丰富了阅读的形态。
记者: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对阅读活动的诉求较高。为满足居民对阅读活动的高诉求,各地推出了精彩纷呈的阅读品牌活动。您认为当前阅读活动的质量和成效如何?如何才能让更多国民参与阅读活动?
魏玉山:从调查来看,国民对各种阅读活动的满意度比较高,这说明阅读活动的成效比较显著。当然,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多数的阅读活动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型城市,而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阅读活动偏少,大众参与度也还不够普及。所以,未来阅读活动应该向基层延伸,向偏远地区延伸,多举办儿童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
江西省全力推进大豆扩种,全年种植面积达159万亩以上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强调 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 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云南省昭通市农机化推广站深入开展春耕生产农机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力促进共同富裕
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京开幕 全民阅读倡议书签名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