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2-05-13 09:00:25
沧桑巨变,弹指一挥间。从一叶沙岛转身为世界级深水大港、从一片荒滩盐碱地神奇蜕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从默默无闻的沿海农场小县演变成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展现出改天换地的美好前景。河北唐山曹妃甸在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的引领下,拼搏竞进、向海图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巩固成绩来之不易
推动“三个努力建成”取得突出成效
回望刚刚过去的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区上下积极应对,攻坚克难,各项指标高位增长,呈现出“双战双赢”的良好态势。
成绩固然可喜,但发展中也面临着的诸多困难和挑战,不能忽视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后劲、补齐发展短板。比如,亟待突破一些影响力大、高新高端的外资项目,进一步完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链条,提升项目投入产出以及抵御经济风险能力,降低能耗排放,合理利用土地岸线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做好下半年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省委要求,认真落实市委“33458”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抓好招商项目建设,提升增量档次;赋能升级,提高存量效益;发挥优势、向海发展,打造高层次开放新体制,实现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滨海新城。
推进城市扩容提质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曹妃甸新城的建设是“一港双城”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最大的潜力和动能所在。要紧紧抓住党中央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内需的契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实现承载能力和品质内涵“双提升”,建设繁荣舒适美丽之城。
新城就是曹妃甸未来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中心。要坚持高标定位,构建功能完备、品质高端、方便快捷的城市服务体系,构建动能强劲、业态领先、人才汇聚的城市产业体系,构建智能精细、高效有序、共建共治的城市管理体系,建成人流熙攘、车水马龙、经济繁荣、生活宜居的城市核心区,实现智慧城市全覆盖,在全市率先走出现代化城市管理新路。
同时,还要坚持城乡融合。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品种结构,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持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向海发展引领航向
加快构建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向海发展就是开放发展。要做好经略海洋文章,开掘港口、区位、资源、产业优势,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用蓝色思维助推转型发展,用蓝色经济壮大未来支撑。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围绕打造海洋交通运输、海上油气、海洋化工、海工装备制造、海洋休闲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海洋经济规模。
建设世界综合贸易大港。坚持科学开发管理、拓展服务功能、做大港口贸易、培育港口后服务业,推动港口发展再上新水平,建成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和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
推动自贸区建设争先进位。对标全国先进自贸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灵活用人机制、突破关键政策、做大主导产业、优化发展环境,多措并举把自贸片区建设推进快车道,成为带动全区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打好综合保税区建设翻身仗。用好口岸资质,延伸发展加工、仓储、物流、交易等产业,引进船舶保税维修和再制造、融资租赁、大宗商品现货保税交易等项目,开展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建设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抓好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打响曹妃甸综保区品牌,提升辐射带动力。
今朝潮平两岸阔,向海风正一帆悬。站在特殊的历史交汇点上,曹妃甸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三个努力建成”航向,牢记嘱托,但当作为,奋力谱写曹妃甸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发展县城产业莫贪大求全
安徽出台农业机械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陕西着力推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湖南科技厅出台20条措施支持长沙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贵州启动“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张庆伟在湘潭调研时强调 坚决守牢守好安全发展底线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临高县美山村:大力发展村级产业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