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2-06-07 14:23:48
发展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如何将静态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动态的效益提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党校中青班近四个月的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更加深了我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伟大实践的认知和把握。我以广西象州县为例,象州县在抓好文化“软”实力的同时,更加强调产业发展的“硬功夫”,通过“软硬兼修”双核动力驱动,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
软实力:筑牢乡村振兴“红筋骨”
象州县依托本土文化资源,推进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该县通过党建+红色教育、非遗+本土文化、旅游+民族特色等组合模式,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是“党建+红色教育”铸就爱国爱家之魂。该县结合区域优势,打造“一心两轴六基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一区两园十二点”党建示范带,形成精品红色旅游线路:马坪龙头村→博物馆→寺村联合村→寺村交址村,定期开展研学游传承红色精神,合力提振文化旅游以及夜间经济,促进文化旅游消费。自建成一批红色党建教育以来,该县先后接纳县内、外前来参观教育的队伍400批次。通过整合周边零散党性教育资源,该县推出 7条“打卡”路线,量身定制“云端展厅”开展线上 VR 打卡学习,为象州县构建农村党员及干部“大培训”格局提供鲜活的本地教材。
二是“非遗+本土文化”创立特色品牌。该县广泛采集、深挖整理非遗文化,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挖掘大量真实的原始材料,并逐一进行项目归类、文字影像资料整理,充实民间艺术信息库,为建立县级保护名录。目前,该县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1188条,成功申报县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81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50人。借助公众号、网站等媒体,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对非遗项目的宣传,该县打造了“象州烤红薯干”“马坪廖氏系列羊肉”等非遗特色美食品牌。该县开展“传承茶文化 发展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并充分利用古琶茶文化、冰兄文化及天盖山、大梭瀑布等周边生态景点,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定期举办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艺表演等茶文化乡村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茶食、茶宴、茶点等多种特色食品,进一步丰富古琶茶产品内涵,达到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目的。
三是“旅游+民族特色”带活地方经济。立足象州古琶茶文化、壮欢文化、彩调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该县推进相关题材影视节目和文学艺术创作。挖掘特色本土民族文化,充分利用民间尚传承有的壮欢、板凳龙、师公舞、彩调等民族民俗文化,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促进文化旅游双发展。该县连续举办多届运江镇甘王庙会、妙皇春·秋社日、壮族“三月三”等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其中白石乡村旅游区结合郑小谷文化及当地特色民俗,每年举办的乡贤文化暨小谷米饼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研学旅游路线点,吸引了各地学校、家长、学生等前往体验。该活动推出的小谷米饼深受欢迎,每年为当地创收 300 多万元。
硬实力:激活乡村振兴“内动力”
一是突出产业支撑,加快壮大现代农业。该县按照“稳粮、保桑、优果、强林、扩蔗”的思路,加强桑蚕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确保鲜茧年产量9000吨以上;大力实施优果工程,今年一季度水果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57.59%;严格落实林长制,强化林业支撑,一季度植树造林约2.6万亩,完成年任务数的52%,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2%;高位推进“清桉还蔗”工作,目前共清理甘蔗保护区内的桉树、果树面积1.26万亩,占任务总数87.7%,还蔗面积7375亩。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5个,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67家;新认证绿色食品1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31个,加快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二是突出要素改革,全面激活农村潜力。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改革集成试点,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促进农村资源要素合理流动。该县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季度,全县村级集体经济达256万元,同比增长36.9%。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建成电商直播街及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50余个,农村电商覆盖率超80%,一季度,电商销售金额达9321万元,同比增长19.5%。
三是突出美丽宜居,深入推进乡村治理。该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开展空气质量提升、水环境保护、土壤污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攻坚行动,一季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达98.1%,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一季度,累计筹措资金2391万元用于农村农网改造、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风貌持续改善。积极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和平安乡村建设,建立11支乡镇治安巡防队,常态化开展夜间巡逻,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新实力: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是“人才+志愿队伍”打牢文化基石。该县鼓励基层文艺活动骨干、非遗传承人、文化能人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从退休干部、书画培训机构、文化传媒机构、文艺协会等各行业招募10名具有文化文艺特长的文化志愿者,到各乡镇、村、屯组织文化活动及培训,协助开展文化服务工作。目前,全县有文化志愿者300多人。该县积极组织文化管理人员、文艺骨干参加自治区、市组织的培训,每年均邀请自治区、市级专家对业余文艺队开展创作、文艺表演方面的培训。组织传统音乐《象州壮欢》传承人和传统舞蹈《象州壮族师公舞》传承人举办培训班,致力于培养新人壮大队伍,确保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不断传承发展。
二是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该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低保兜底保障,探索构建可持续的产业振兴长效机制。全力发展壮大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衔接资金用于发展产业的比例提高到55%以上,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袁永利,广西区委党校第9期中青班二班学员,象州县委副书记)
确保“满格电”!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为乡村振兴“添底气”
广西北海推动乡村治理致善 助力乡村振兴
云阳首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开赛
湄潭县六项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文明乡风展最美画卷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政协助力乡村振兴 “订单”模式让帮扶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