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网 2023-02-12 08:25:45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题:开年首月新增信贷4.9万亿元 释放经济加快复苏强信号
新华社记者
4.9万亿元!2023年1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创下单月历史新高,释放出经济加快复苏强信号。
开年以来,多地吹响开工号角,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文娱、旅游、餐饮等消费市场持续火热……随着我国经济加快复苏步伐,金融部门多措并举助力实体经济,为经济企稳向好贡献金融力量。
信贷供需两旺助力经济企稳向好
在位于江苏的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项目工地上,车辆往来,机器轮转,一派火热的施工场景。
作为国内超大直径、超大埋深过江隧道,项目能够按进度序时推进,离不开金融助力。开年首日,农业银行江苏分行发放的1亿元贷款资金及时到账,为项目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开年以来,金融对经济复苏的强力支撑直接反映在金融数据上。中国人民银行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更是增加4.68万亿元,特别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超七成。
“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和节奏,适时靠前发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近期表示,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要着力支持扩大国内需求,在总量上确保社会总需求得到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要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推动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高水平动态均衡。
记者了解到,尽管1月份的工作日受到春节假期影响有所减少,但多家国有大行当月信贷投放明显增长,创近年同期新高。
1月份,工商银行投放公司贷款超9000亿元,净增量是去年同期的1.5倍;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年同期新高;交通银行当月人民币对公贷款增量、增幅均创近三年最高水平。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经济加速复苏,带动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明显上升。在一系列金融政策驱动下,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前置,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银行信贷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哪些领域?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开年以来,制造业、普惠小微、基础设施建设、科创等领域信贷增长较为明显,金融资源主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春节假期前夕,济南森峰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中信银行拿到了2070万元的贷款,这让企业财务总监孙丰合颇为高兴。“原计划上线的新项目一度因为产能利用率趋于饱和而受到影响,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对提升公司现有产能起到很大助力,支持企业进一步研发新产品、拓展下游激光应用领域。”
为支持森峰激光这样的制造企业,包括中信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在信审、定价、考核等方面出台专项举措,引导和激励信贷资源投向制造业领域。工商银行相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工行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净增超2000亿元,是去年1月增量的2.1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的背后,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了引导作用。在充分挖掘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潜力后,银行加大了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信贷投放。
记者了解到,1月份,交通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信贷、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等服务实体重点领域均实现同比多增;农业银行当月新增贷款中六成投向了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领域;邮储银行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三农”、小微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重点领域。
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当前,经济总体回稳向好,但恢复基础仍不牢固。这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为后续经济加快复苏提供关键动力。
1月份,我国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较2022年12月多增超800亿元。不过,居民融资需求有待进一步提升。
宣昌能此前表示,金融部门将进一步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成本,降低微观主体的债务负担,增加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能力。同时,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
“个人消费贷款投放整体稳步向好。”邮储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行将进一步发挥普惠金融特色,加大金融支持居民消费力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助力恢复和扩大消费。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覆盖新市民的金融产品超3万个。下一步将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深入新市民群体,更加精准把握新市民金融需求,持续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
专家表示,在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方面,金融服务大有可为。要保持金融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以巩固年初经济企稳向好态势。(记者吴雨、李延霞、潘晔、张千千)
强信心·开新局丨消费市场“暖”起来 政策加力强信心——2023开年促消费一线观察
唐珂:加快推进品牌强农 助力建设农业强国
宁夏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副中心企业开年提供480个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