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3-02-16 11:35:43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份和春天一同到来的文件,提出了哪些新要求,要实现目标,该如何发力?我们从三组数据、三个关键词来一一进行解读。
关键词一:农业强国
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截至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国家财政持续的支持之下,一亿亩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如期完成,累计达到了10亿亩。此外,中国的肉类、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的产出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
2021年,肉类产量8990万吨,水产品产量6463.7万吨,同年,蔬菜、食用菌的产量是7.75亿吨,水果大约是2.99亿吨。这些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相当的份额。可以看出,伴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国农业体量虽然大,但基础薄弱,质量效益不高,显著的特征就是大而不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首次提出,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围绕着农业强国做出了重点部署。
中央农办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红宇:
强国农业,农业强国是战略性、长期性的任务。第一,供给保障能力要强;第二,科技装备要强;第三,经营体系要强;第四,产业韧性要强;最后,农业强国一定是竞争能力强。
作为成长型的经济大国,中国对农产品需求旺盛,消费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生产增长速度,供需仅平衡将长期存在。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任务艰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农业强国的要求之下,明确提出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中央农办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红宇:
一方面要保证中国在吃饭问题上主动权牢牢把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我们好不容易取得的历史性脱贫攻坚成果,要巩固拓展它相关的成果,不能出现规模性的返贫,也就是守住这两条底线,是2023年“三农”工作的一个基石。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还聚焦农村的产业发展,聚焦乡村建设,聚焦乡村治理,要实现这些相关目标要求的话,需要我们再改革。通过改革,激活我们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改革,让农民获得相关的财产收益和改革带给他们的成果。
关键词二:粮食安全
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是1.37万亿斤,比2021年增产了74亿斤,增长了0.5%,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大豆的自给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为稳预期、稳物价、稳经济大盘提供了基础的支撑。
通过数据分析,尽管我国粮食的人均占有量已经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了,但粮食生产仍然面临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粮食的需求也将会随着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而保持刚性的上涨。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新一轮的千亿斤粮食产能的提升行动,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一次提及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如何发力呢?
中央农办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红宇: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永久的基本农田逐步建成高标准农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我们的后备资源,也就是我们的耕地要尽最大可能保障玉米、小麦、水稻的种植,要求我们的水果上山上坡,我们的蔬菜可以在戈壁上,甚至在沙漠上,通过设施农业提供我们最大的需求,通过我们自己的能力,在土地方面地尽其用,保障最大的产出,保障我们单产水平的提升。
除了在耕地方面做文章以外,我们要继续在种子方面做文章,聚焦大豆,聚焦玉米的单产提升方面,采取综合性的技术,比如种子、农技、农艺包括土地。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使我们在粮食生产,在其他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方面,把握主动权,有了主动权,我们农业的回旋余地就大了,这对保障中国人生存问题,保障我们的发展问题,特别是保障我们的安全问题意义非常重大。我们还要在粮食节约方面做更多文章。事实上,从田间到餐桌,有专家测算,我们浪费掉的食物接近20%左右,如果能够把这20%降低为10%,就是一个了不得的进步,一方面增产,一方面止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关键词三:农民增收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且高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由2020年的1∶2.56缩小到2021年的1∶2.5,2022年再度缩小到1∶2.4。
中央农办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红宇: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都作出了部署,比如,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假设一个农民只有5亩地或10亩地,那他从农业得到的收入非常有限,但如果通过适度的规模经营,让一个农民耕耘100亩地或200亩地,那他完全可以获得规模性收入,与此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设施农业的发展,通过集约农业的发展,让农民获得集约性的收入,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发展不同的乡村产业,获得不同的农业收入。
专家表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还特别关注了脱贫地区的农民,提出要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这几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数量,保持只增不减的态势,一人就业,全家巩固脱贫,从这个角度来讲,脱贫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农民的收入保持增长的态势,也为农民和农村的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2023年,三农任务已经部署,接下来就是要真抓实干,做好重点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好既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来源丨东方时空
编辑 | 王润楠
主编 | 张越
监审 | 宋锦峰 杨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