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3-03-02 08:01:00
老百姓的日子像水果一样越过越甜蜜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考察调研,了解村里围绕扶贫开发发展特色产业的情况,嘱托乡亲们“一靠科技,二靠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2年,菖蒲塘村牢记嘱托,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培养出了更多的农民主播、农民网红,水果种植面积从1750亩扩展到6000多亩,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121元增加到28538元,成为全国闻名的“水果之乡”,老百姓的日子像树上的果实一样越过越甜蜜。
总书记算的那笔“土豆账”
2017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考察脱贫攻坚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村民徐海成家同基层干部在一起。
2017年1月24日,春节前夕,张北草原银装素裹、霜天寥廓。总书记踏雪来到河北,到张北县德胜村看望贫困群众,看年货、试炕温、炸年糕,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
当时,德胜村413户中有212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徐海成家是其中之一。
徐海成回忆:“当时我们围坐在一起,总书记问起了村里的主要产业,我们把微型薯介绍给了总书记,他鼓励我们要把这个小土豆产业做大做强。”
坝上地区有着深厚的马铃薯育种基础,因为微型薯种植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还需要投建大棚,当时村里只有个别种植户搞育种,大部分村民不敢贸然尝试。在得到总书记的肯定后,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决定做大做强马铃薯育种产业。如今,微型薯已经成为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全村微型薯种植户达到180户,产值超过1020万元。
2021年9月,徐海成一家喜迁新居:150平方米,三室两厅。
“土豆变金豆了!”如今,再算起收支账,徐海成夫妻俩笑得眼睛眯成了缝儿,“希望总书记再到德胜村看看,我会给他念念新账本,晒晒成绩单。”
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把油茶业做优做大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来到信阳市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实地察看油茶树种植和挂果情况。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强调,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
“油茶产业大发展不仅是在光山县,省、市都出台了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信阳市林茶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国庆介绍,信阳正深入实施油茶产业“十百千万工程”,打造10个三产融合产业化示范园,建立100个千亩油茶示范基地,扶持1000个规模化油茶基地,带动10万户以上林农增收。
2022年,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117万余亩,年产毛油7192.7吨,培育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10家,形成了油茶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和茶旅融合等全产业链,油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25亿元,小油茶成了老区信阳的富民大产业。
“小木耳 大产业”
2020年4月20日,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金米村,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木耳大棚和电商直播基地,考察当地脱贫攻坚情况。
“十年前,我们金米村只有4米宽的水泥路坑洼崎岖,村里一半是土房,群众土里刨食,可无论种玉米还是土豆,都是广种薄收。大多数村民在外打工,不少年轻人一离家,就没想着再回来。”金米村村支书李正森回想着十年前的模样。
自脱贫攻坚以来,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到金米村考察的殷殷嘱托,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
如今的小岭镇,小木耳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当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带给当地群众对生活的更多希冀。村民在房前屋后遍栽木耳,设施大棚内,年轻的技术员采摘木耳动作娴熟,不时打开手机直播,与粉丝分享丰收的喜悦。
“目前金米村村民人均收入已从两年前的9000余元增加到15860元,人均收入将近翻了一小番。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李正森说。
坚持科技兴农,做强葡萄产业
2021年4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葡萄种植园,同农技人员和村民亲切交流。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毛竹山村的葡萄园里察看葡萄长势,详细询问葡萄产量、品质、销路、价格等情况。他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随后,毛竹山村以提升葡萄品质为突破口,拓展种植葡萄新品种,不断做大做强葡萄产业。目前,该村共种植葡萄300余亩,示范带动周边种植葡萄3000多亩,形成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
据村民王德利介绍,2021年,毛竹山村成功举办了首届毛竹山葡萄节云上推介会,以“线下展销+线上促销”的形式,拓宽销售渠道,推动毛竹山葡萄品牌打造。
同时,毛竹山村通过与广西农科院、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等农业科研单位结对共建,加强技术培训,邀请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关键技术,以科技助力提升葡萄等主导产业品质。
并且,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牵头下,毛竹山村引进商业公司,与葡萄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并全程负责产品的打包销售工作,让当地群众再无销售的后顾之忧。
在葡萄产业蓬勃发展之时,毛竹山村村民紧抓机遇,积极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如今的毛竹山村,除了大片的葡萄园,挂着红灯笼、摆放着当地农副特产的小卖部和农家乐,也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农旅融合步履的铿锵,让毛竹山这个小山村蜕变成了特色农业示范区,村民的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底,毛竹山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至3.8万元,远超全国、全区众多村庄的收入水平。
红苹果“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2022年10月26日,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习近平在苹果园里同老乡们亲切交流。
在南沟村果园,从收成到种植技术、采摘方法、品种质量、销售价格,再到村民收入以及如何发展其他产业,总书记问得细,老乡们答得实。他们说,通过筑水坝、搞滴灌和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用水和灌溉问题。
“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称赞道。
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总书记念兹在兹。
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他当年在陕北插队时,曾饿着肚子问乡亲们,“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
老乡们努力想了又想,最大的期盼是“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
“‘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总书记说。
20世纪50年代,苹果便在南沟落地生根。然而,真正把苹果做成产业,做大做强,家家靠苹果致富,还是近年来的事。革命年代栽下的小小苹果苗,已经用新时代的“金扁担”挑起幸福生活。
陕北黄土高坡,土壤通透性强,且含多种微量元素,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非常适宜发展苹果种植,是联合国认定的全球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在南沟村苹果洗选车间外,总书记对老乡们说,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那漫山的红苹果,正是对当年乡亲们的期盼最好的回应。
参考资料 | 中国乡村振兴、民生周刊、唐山发布、河南日报、央广网、陕西乡村振兴、新华网、共产党员、求是网等
编辑 | 刘怡迪
主编 | 张越
监审 | 宋锦峰 杨全胜
四川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四川省贯彻落实意见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万水千山总关情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他是百姓的贴心人
“这十年,总书记的两会关切”之二·砺初心
“这十年,总书记的两会关切”之三·强信心
芒种农业品牌春茶季|春回大地,茶飘香 蒙顶山茶首批春茶开采!
领袖与人民始终心连心——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下团组时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办理落实情况纪实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必由之路》
“这十年,总书记的两会关切”之四·话民生
夯实新时代良法善治根基——追寻国家立法五年闪亮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