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2023-03-20 09:28:10
克拉玛依,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黑油”。祖国西北角,茫茫准噶尔盆地边缘,就矗立着这样一座以油命名的城市。
这里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目前每年产油以千万吨计,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贡献。记者蹲点调研发现,克拉玛依在做深“油”文章的同时,发挥比较优势腾“云”求新,发展云计算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可能性。
赓续基因给祖国加“油”争“气”
1955年,准噶尔盆地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命名为克拉玛依油田。半个多世纪,油田变油城。
行走在克拉玛依,“油”的标识随处可见。在市政府南广场,一座高58米、名为“克拉玛依之歌”的城市雕塑引人注目。三层凤凰环绕贯穿上下的立柱展翅欲飞,象征着老中青三代石油人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不远处,石油纪念广场上,克一号井大油泡雕塑格外亮眼。雕塑下方,正是那口“克一号井”。
更远处,茫茫戈壁上,目之所及,油井林立,数以千计的“磕头机”日夜钻探……
“打我爷爷开始,我们家三代都在油田工作。”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的“90后”员工冯雪,领着记者参观老一辈石油人工作生活过的101窑洞遗址时说,小时候常听老人讲,以前采油作业区连飞鸟也没有,冬天做饭用的是雪水,夏天要去四五公里外的渠里拉水,走的是“搓衣板路”。“现在的条件跟那时候比,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目前,油气井物联网覆盖率达86%,站库覆盖率达89%,“十四五”期间将实现全覆盖;借助多维智能故障诊断融合技术,可实现异常井自动诊断,功图诊断符合率达90%,参数诊断符合率达80%……在软件开发运维、数据分析与应用等方面,智能油田建设在克拉玛依已是标配。
“我们要大力实施绿色低碳战略,持续加强新能源业务,提升全产业链综合能效。”新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杨立强说,公司正加快落实源网荷储和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打造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示范区。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走进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油品、化工产品琳琅满目。“我们攻克了稠油深加工的国际难题,让稠油不再‘愁人’,实现国家稀缺的环烷基特种油品有效供给。”公司总工程师刘志红说。
从地下“掘金”到“云端”求新
吃惯了“石油饭”的克拉玛依,如何避免“因油而兴、油竭而衰”?记者调研中常听到这个说法——“一主多元”,即做优做强石油石化产业的同时,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
“石油是克拉玛依的最大先天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冒失地弃油而去,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克拉玛依市委书记石岗说,要在“延链”“补链”“拓链”“强链”上下功夫,既扎根沃土掘“黑金”,也冲向“云端”数星辰。
走进位于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的新疆七色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畜牧兽医大数据平台”后台大屏幕上闪烁着许多红色小坐标。点击放大,便会显示防疫人员实时上传的信息。借助平台系统还可以随时与户主、防疫员进行电话联系。这相当于在克拉玛依,可以“管”全疆牛羊。
记者了解到,这个云计算产业园已聚集中国石油(克拉玛依)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新疆)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等,开通了西北第一条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云计算能力和潜力不断提升和释放。
“克拉玛依能源充足、气候寒冷、地质稳定,具备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比较优势。”市工信局系统网络中心副主任兰天说,“我们着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夯实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基础,在加快推进‘东数西算’‘疆数克算’上做文章,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荒漠戈壁蝶变人民城市
1979年,克拉玛依市绿化覆盖率只有1%。2022年,全市绿化覆盖率为43.83%,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3.78平方米。从“出门吃土”到“开门见绿”,克拉玛依日渐靓丽起来。
人民城市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记者采访了解到,克拉玛依逐步搭建起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远程医学平台,常见病患者几乎可足不出户实现在线诊疗,疑难杂症也有望实现“西病东治”。
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足。在克拉玛依,丝路神韵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彰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文艺演出浸润人心。
1999年出生的阮思雅,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本科毕业后,与她100多名同学一块主动留了下来。“这里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感强,企业荣誉感强,人文关怀浓厚。”她说,“我很喜欢这座城市。”
“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坚定信心,也认清不足,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克拉玛依篇章。”石岗说。
(记者刘红霞、李响、顾煜、张瑜)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两会声音)扎根基层的“兽医女博士”:在猪圈鹅场深耕农村共富路
两会现场速递丨把科技的“果子”结在农村——几位代表关于科技人才扎根乡村的对话
奉节土地整治育沃土 万象“耕”新不负春
深耕家乡沃土 带领村民种出“致富橙” ——记自贡市人大代表李必祥
连心丨带动更多青年扎根“三农” 总书记点赞“新农人”逐梦沃野
扎根农村土壤的“守”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