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良田 青春作伴

来源: 新华网 2023-03-20 14:12:10

原标题:万亩良田 青春作伴

2月28日,在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刘亚辉(右)和王英凡在对平移式水肥一体化喷灌机进行巡检。

“这个喷头换过了,你登记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麦田里,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刘亚辉一边拧好喷灌机的新喷头,一边叮嘱一起巡检的王英凡。

当前正是“一喷三防”小麦春管关键期,覆盖示范区1.2万亩小麦的浇水将同时开展。为此,“80后”刘亚辉带着“90后”台晓林、“95后”王仲琦以及“00后”王英凡忙着巡检喷灌机,查看苗情、草情。

2022年10月,西平县建成了3.1万亩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其中1.2万亩核心区由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流转、耕种和管护。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刘亚辉、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的台晓林、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王仲琦以及毕业于西南大学的王英凡作为该公司运营管理部的职工,具体管理和运营着这片超万亩良田。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片原先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望天田”变成了“良田”,手机则成了新“农具”。他们四人平时就吃住和工作在这片农田的“智慧大脑”——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

“在这儿工作两年没被晒黑,凭借的就是农田里的各种新技术。”台晓林笑着说。有了指挥调度平台,气象、水质、墒情、苗情、虫情“一屏统揽”,物联网控制着250多个自动化喷灌设备和墒情、虫情等智能终端。

“改造后的这一万多亩麦田预计将比之前亩均增产300斤以上,加一起,那就是300多万斤粮食啊!”刘亚辉自豪地说。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1】【2】【3】【4】【5】【6】【7】【8】【9】【10】【11】【12】

原标题:万亩良田 青春作伴

2月28日,在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刘亚辉(右)和王英凡在对平移式水肥一体化喷灌机进行巡检。

“这个喷头换过了,你登记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麦田里,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刘亚辉一边拧好喷灌机的新喷头,一边叮嘱一起巡检的王英凡。

当前正是“一喷三防”小麦春管关键期,覆盖示范区1.2万亩小麦的浇水将同时开展。为此,“80后”刘亚辉带着“90后”台晓林、“95后”王仲琦以及“00后”王英凡忙着巡检喷灌机,查看苗情、草情。

2022年10月,西平县建成了3.1万亩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其中1.2万亩核心区由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流转、耕种和管护。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刘亚辉、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的台晓林、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王仲琦以及毕业于西南大学的王英凡作为该公司运营管理部的职工,具体管理和运营着这片超万亩良田。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片原先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望天田”变成了“良田”,手机则成了新“农具”。他们四人平时就吃住和工作在这片农田的“智慧大脑”——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

“在这儿工作两年没被晒黑,凭借的就是农田里的各种新技术。”台晓林笑着说。有了指挥调度平台,气象、水质、墒情、苗情、虫情“一屏统揽”,物联网控制着250多个自动化喷灌设备和墒情、虫情等智能终端。

“改造后的这一万多亩麦田预计将比之前亩均增产300斤以上,加一起,那就是300多万斤粮食啊!”刘亚辉自豪地说。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1】【2】【3】【4】【5】【6】【7】【8】【9】【10】【11】【12】

原标题:万亩良田 青春作伴

2月28日,在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刘亚辉(右)和王英凡在更换喷灌机的喷头。

“这个喷头换过了,你登记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麦田里,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刘亚辉一边拧好喷灌机的新喷头,一边叮嘱一起巡检的王英凡。

当前正是“一喷三防”小麦春管关键期,覆盖示范区1.2万亩小麦的浇水将同时开展。为此,“80后”刘亚辉带着“90后”台晓林、“95后”王仲琦以及“00后”王英凡忙着巡检喷灌机,查看苗情、草情。

2022年10月,西平县建成了3.1万亩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其中1.2万亩核心区由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流转、耕种和管护。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刘亚辉、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的台晓林、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王仲琦以及毕业于西南大学的王英凡作为该公司运营管理部的职工,具体管理和运营着这片超万亩良田。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片原先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望天田”变成了“良田”,手机则成了新“农具”。他们四人平时就吃住和工作在这片农田的“智慧大脑”——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

“在这儿工作两年没被晒黑,凭借的就是农田里的各种新技术。”台晓林笑着说。有了指挥调度平台,气象、水质、墒情、苗情、虫情“一屏统揽”,物联网控制着250多个自动化喷灌设备和墒情、虫情等智能终端。

“改造后的这一万多亩麦田预计将比之前亩均增产300斤以上,加一起,那就是300多万斤粮食啊!”刘亚辉自豪地说。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1】【2】【3】【4】【5】【6】【7】【8】【9】【10】【11】【12】

原标题:万亩良田 青春作伴

这是3月14日拍摄的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里正在浇水的平移式水肥一体化喷灌机(无人机照片)。

“这个喷头换过了,你登记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麦田里,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刘亚辉一边拧好喷灌机的新喷头,一边叮嘱一起巡检的王英凡。

当前正是“一喷三防”小麦春管关键期,覆盖示范区1.2万亩小麦的浇水将同时开展。为此,“80后”刘亚辉带着“90后”台晓林、“95后”王仲琦以及“00后”王英凡忙着巡检喷灌机,查看苗情、草情。

2022年10月,西平县建成了3.1万亩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其中1.2万亩核心区由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流转、耕种和管护。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刘亚辉、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的台晓林、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王仲琦以及毕业于西南大学的王英凡作为该公司运营管理部的职工,具体管理和运营着这片超万亩良田。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片原先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望天田”变成了“良田”,手机则成了新“农具”。他们四人平时就吃住和工作在这片农田的“智慧大脑”——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

“在这儿工作两年没被晒黑,凭借的就是农田里的各种新技术。”台晓林笑着说。有了指挥调度平台,气象、水质、墒情、苗情、虫情“一屏统揽”,物联网控制着250多个自动化喷灌设备和墒情、虫情等智能终端。

“改造后的这一万多亩麦田预计将比之前亩均增产300斤以上,加一起,那就是300多万斤粮食啊!”刘亚辉自豪地说。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1】【2】【3】【4】【5】【6】【7】【8】【9】【10】【11】【12】

原标题:万亩良田 青春作伴

2月28日,在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台晓林(左)、王仲琦和王英凡(右)一起观察苗情草情并记录。

“这个喷头换过了,你登记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麦田里,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刘亚辉一边拧好喷灌机的新喷头,一边叮嘱一起巡检的王英凡。

当前正是“一喷三防”小麦春管关键期,覆盖示范区1.2万亩小麦的浇水将同时开展。为此,“80后”刘亚辉带着“90后”台晓林、“95后”王仲琦以及“00后”王英凡忙着巡检喷灌机,查看苗情、草情。

2022年10月,西平县建成了3.1万亩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其中1.2万亩核心区由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流转、耕种和管护。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刘亚辉、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的台晓林、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王仲琦以及毕业于西南大学的王英凡作为该公司运营管理部的职工,具体管理和运营着这片超万亩良田。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片原先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望天田”变成了“良田”,手机则成了新“农具”。他们四人平时就吃住和工作在这片农田的“智慧大脑”——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

“在这儿工作两年没被晒黑,凭借的就是农田里的各种新技术。”台晓林笑着说。有了指挥调度平台,气象、水质、墒情、苗情、虫情“一屏统揽”,物联网控制着250多个自动化喷灌设备和墒情、虫情等智能终端。

“改造后的这一万多亩麦田预计将比之前亩均增产300斤以上,加一起,那就是300多万斤粮食啊!”刘亚辉自豪地说。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1】【2】【3】【4】【5】【6】【7】【8】【9】【10】【11】【12】

原标题:万亩良田 青春作伴

“这个喷头换过了,你登记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麦田里,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刘亚辉一边拧好喷灌机的新喷头,一边叮嘱一起巡检的王英凡。

当前正是“一喷三防”小麦春管关键期,覆盖示范区1.2万亩小麦的浇水将同时开展。为此,“80后”刘亚辉带着“90后”台晓林、“95后”王仲琦以及“00后”王英凡忙着巡检喷灌机,查看苗情、草情。

2022年10月,西平县建成了3.1万亩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其中1.2万亩核心区由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流转、耕种和管护。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刘亚辉、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的台晓林、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王仲琦以及毕业于西南大学的王英凡作为该公司运营管理部的职工,具体管理和运营着这片超万亩良田。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片原先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望天田”变成了“良田”,手机则成了新“农具”。他们四人平时就吃住和工作在这片农田的“智慧大脑”——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

“在这儿工作两年没被晒黑,凭借的就是农田里的各种新技术。”台晓林笑着说。有了指挥调度平台,气象、水质、墒情、苗情、虫情“一屏统揽”,物联网控制着250多个自动化喷灌设备和墒情、虫情等智能终端。

“改造后的这一万多亩麦田预计将比之前亩均增产300斤以上,加一起,那就是300多万斤粮食啊!”刘亚辉自豪地说。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1】【2】【3】【4】【5】【6】【7】【8】【9】【10】【11】【12】

原标题:万亩良田 青春作伴

3月14日,在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刘亚辉(左二)和检修人员一起检查喷灌机。

“这个喷头换过了,你登记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麦田里,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刘亚辉一边拧好喷灌机的新喷头,一边叮嘱一起巡检的王英凡。

当前正是“一喷三防”小麦春管关键期,覆盖示范区1.2万亩小麦的浇水将同时开展。为此,“80后”刘亚辉带着“90后”台晓林、“95后”王仲琦以及“00后”王英凡忙着巡检喷灌机,查看苗情、草情。

2022年10月,西平县建成了3.1万亩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其中1.2万亩核心区由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流转、耕种和管护。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刘亚辉、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的台晓林、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王仲琦以及毕业于西南大学的王英凡作为该公司运营管理部的职工,具体管理和运营着这片超万亩良田。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片原先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望天田”变成了“良田”,手机则成了新“农具”。他们四人平时就吃住和工作在这片农田的“智慧大脑”——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

“在这儿工作两年没被晒黑,凭借的就是农田里的各种新技术。”台晓林笑着说。有了指挥调度平台,气象、水质、墒情、苗情、虫情“一屏统揽”,物联网控制着250多个自动化喷灌设备和墒情、虫情等智能终端。

“改造后的这一万多亩麦田预计将比之前亩均增产300斤以上,加一起,那就是300多万斤粮食啊!”刘亚辉自豪地说。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1】【2】【3】【4】【5】【6】【7】【8】【9】【10】【11】【12】

原标题:万亩良田 青春作伴

3月14日,在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刘亚辉通过手机远程操控平移式水肥一体化喷灌机。

“这个喷头换过了,你登记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麦田里,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刘亚辉一边拧好喷灌机的新喷头,一边叮嘱一起巡检的王英凡。

当前正是“一喷三防”小麦春管关键期,覆盖示范区1.2万亩小麦的浇水将同时开展。为此,“80后”刘亚辉带着“90后”台晓林、“95后”王仲琦以及“00后”王英凡忙着巡检喷灌机,查看苗情、草情。

2022年10月,西平县建成了3.1万亩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其中1.2万亩核心区由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流转、耕种和管护。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刘亚辉、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的台晓林、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王仲琦以及毕业于西南大学的王英凡作为该公司运营管理部的职工,具体管理和运营着这片超万亩良田。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片原先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望天田”变成了“良田”,手机则成了新“农具”。他们四人平时就吃住和工作在这片农田的“智慧大脑”——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

“在这儿工作两年没被晒黑,凭借的就是农田里的各种新技术。”台晓林笑着说。有了指挥调度平台,气象、水质、墒情、苗情、虫情“一屏统揽”,物联网控制着250多个自动化喷灌设备和墒情、虫情等智能终端。

“改造后的这一万多亩麦田预计将比之前亩均增产300斤以上,加一起,那就是300多万斤粮食啊!”刘亚辉自豪地说。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1】【2】【3】【4】【5】【6】【7】【8】【9】【10】【11】【12】

原标题:万亩良田 青春作伴

2月28日,在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王仲琦通过指挥调度平台远程了解小麦生长情况。

“这个喷头换过了,你登记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麦田里,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刘亚辉一边拧好喷灌机的新喷头,一边叮嘱一起巡检的王英凡。

当前正是“一喷三防”小麦春管关键期,覆盖示范区1.2万亩小麦的浇水将同时开展。为此,“80后”刘亚辉带着“90后”台晓林、“95后”王仲琦以及“00后”王英凡忙着巡检喷灌机,查看苗情、草情。

2022年10月,西平县建成了3.1万亩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其中1.2万亩核心区由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流转、耕种和管护。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刘亚辉、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的台晓林、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王仲琦以及毕业于西南大学的王英凡作为该公司运营管理部的职工,具体管理和运营着这片超万亩良田。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片原先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望天田”变成了“良田”,手机则成了新“农具”。他们四人平时就吃住和工作在这片农田的“智慧大脑”——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

“在这儿工作两年没被晒黑,凭借的就是农田里的各种新技术。”台晓林笑着说。有了指挥调度平台,气象、水质、墒情、苗情、虫情“一屏统揽”,物联网控制着250多个自动化喷灌设备和墒情、虫情等智能终端。

“改造后的这一万多亩麦田预计将比之前亩均增产300斤以上,加一起,那就是300多万斤粮食啊!”刘亚辉自豪地说。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1】【2】【3】【4】【5】【6】【7】【8】【9】【10】【11】【12】

原标题:万亩良田 青春作伴

3月14日,在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服务中心的宿舍内,台晓林下班后换下工作服、整理衣架。

“这个喷头换过了,你登记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麦田里,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刘亚辉一边拧好喷灌机的新喷头,一边叮嘱一起巡检的王英凡。

当前正是“一喷三防”小麦春管关键期,覆盖示范区1.2万亩小麦的浇水将同时开展。为此,“80后”刘亚辉带着“90后”台晓林、“95后”王仲琦以及“00后”王英凡忙着巡检喷灌机,查看苗情、草情。

2022年10月,西平县建成了3.1万亩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其中1.2万亩核心区由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流转、耕种和管护。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刘亚辉、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的台晓林、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王仲琦以及毕业于西南大学的王英凡作为该公司运营管理部的职工,具体管理和运营着这片超万亩良田。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片原先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望天田”变成了“良田”,手机则成了新“农具”。他们四人平时就吃住和工作在这片农田的“智慧大脑”——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

“在这儿工作两年没被晒黑,凭借的就是农田里的各种新技术。”台晓林笑着说。有了指挥调度平台,气象、水质、墒情、苗情、虫情“一屏统揽”,物联网控制着250多个自动化喷灌设备和墒情、虫情等智能终端。

“改造后的这一万多亩麦田预计将比之前亩均增产300斤以上,加一起,那就是300多万斤粮食啊!”刘亚辉自豪地说。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1】【2】【3】【4】【5】【6】【7】【8】【9】【10】【11】【12】

原标题:万亩良田 青春作伴

3月14日,在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刘亚辉(左)在调整喷灌机的移动方向。

“这个喷头换过了,你登记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麦田里,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刘亚辉一边拧好喷灌机的新喷头,一边叮嘱一起巡检的王英凡。

当前正是“一喷三防”小麦春管关键期,覆盖示范区1.2万亩小麦的浇水将同时开展。为此,“80后”刘亚辉带着“90后”台晓林、“95后”王仲琦以及“00后”王英凡忙着巡检喷灌机,查看苗情、草情。

2022年10月,西平县建成了3.1万亩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其中1.2万亩核心区由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流转、耕种和管护。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刘亚辉、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的台晓林、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王仲琦以及毕业于西南大学的王英凡作为该公司运营管理部的职工,具体管理和运营着这片超万亩良田。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片原先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望天田”变成了“良田”,手机则成了新“农具”。他们四人平时就吃住和工作在这片农田的“智慧大脑”——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

“在这儿工作两年没被晒黑,凭借的就是农田里的各种新技术。”台晓林笑着说。有了指挥调度平台,气象、水质、墒情、苗情、虫情“一屏统揽”,物联网控制着250多个自动化喷灌设备和墒情、虫情等智能终端。

“改造后的这一万多亩麦田预计将比之前亩均增产300斤以上,加一起,那就是300多万斤粮食啊!”刘亚辉自豪地说。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1】【2】【3】【4】【5】【6】【7】【8】【9】【10】【11】【12】

原标题:万亩良田 青春作伴

3月14日,在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服务中心的二楼平台,台晓林(右)、王英凡和王仲琦(左)下班后在看夕阳。

“这个喷头换过了,你登记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麦田里,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刘亚辉一边拧好喷灌机的新喷头,一边叮嘱一起巡检的王英凡。

当前正是“一喷三防”小麦春管关键期,覆盖示范区1.2万亩小麦的浇水将同时开展。为此,“80后”刘亚辉带着“90后”台晓林、“95后”王仲琦以及“00后”王英凡忙着巡检喷灌机,查看苗情、草情。

2022年10月,西平县建成了3.1万亩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其中1.2万亩核心区由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流转、耕种和管护。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刘亚辉、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的台晓林、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王仲琦以及毕业于西南大学的王英凡作为该公司运营管理部的职工,具体管理和运营着这片超万亩良田。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片原先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望天田”变成了“良田”,手机则成了新“农具”。他们四人平时就吃住和工作在这片农田的“智慧大脑”——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

“在这儿工作两年没被晒黑,凭借的就是农田里的各种新技术。”台晓林笑着说。有了指挥调度平台,气象、水质、墒情、苗情、虫情“一屏统揽”,物联网控制着250多个自动化喷灌设备和墒情、虫情等智能终端。

“改造后的这一万多亩麦田预计将比之前亩均增产300斤以上,加一起,那就是300多万斤粮食啊!”刘亚辉自豪地说。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1】【2】【3】【4】【5】【6】【7】【8】【9】【10】【11】【12】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