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央视网 2023-03-21 09:19:14
央视网消息: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今年的春耕生产更有看点。
记者 蒋树林:江苏小麦面积播种常年在3500万亩左右,相当于320万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总和。要完成这么大面积的麦田苗情监测,科研人员有了新的探索。大家看,我身旁就是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通过大屏幕,麦田苗情一目了然。依托于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农田信息采集实现了全年不间断的远程操作和监控。目前,江苏全省苗情怎么样,如何区分?
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春耕服务专班 杨文治:基于卫星遥感监测到的长势数据和苗情反演算法,我们可以对全省每一个冬小麦地块的苗情进行评估。在图中,我们按照绿色到橙色分成了四个等级,分别表示旺长苗、一类、二类和三类苗,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全省范围长势还是不错的。
江苏:“星”眼为农田拍照 评估植物生长
通过卫星获取的数据,我们如何来判断苗情呢?专家介绍说,核心就是依靠高分卫星的空中拍摄和传感技术。
植物从小到大全生长过程中叶绿素含量会逐步积累,所以叶绿素含量是判断农作物长势好坏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叶绿素对近红外波段有特殊反应,因此卫星的红外传感器通过接收叶绿素的光谱反射拍摄,形成近红外卫星影像,从判断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多少,进而评估植物生长情况。而且由于卫星日行万里,所以可以更大面积地进行全面评估分析,避免人工调查的误差。
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春耕服务专班 杨文治:目前,我们可以提供全省每8天一次的冬小麦长势监测数据。在地图中颜色越浅越靠近绿色的,说明长势越好。除了冬小麦的长势监测之外,我们也提供针对油菜、水稻等多种作物的长势数据实时监测功能。
记者 蒋树林: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
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春耕服务专班 杨文治: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田间实时画面,从这个左下角可以了解到,当前的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农业生产的气象要素,这些数据怎么来的呢?依托于我们布设在田间的物联网设备,比如说小型气象站。
江苏:田间气象站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刚刚的片子里提到一个词——气象站。在农业生产中,田间气象站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记者跟随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春耕服务专班先后来到位于浦口区、江宁区以及六合区的项目区,这几个项目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建有小型田间气象站。
记者 蒋树林:我来到户外田地里的第一感觉外面风还是挺大的,其实从早上到现在风力一直在变,早上是5—6级,现在感觉应该是2—3级。像这样的风力变化,对正处在拔节期的小麦来说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来看一下,在这个麦田旁边田间气象站的测量。
江苏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罗佳:这个风对小麦的生长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对于后期拔节期的小麦施肥跟打药还是有一定的影响,这个时期不宜进行施肥打药。
气象千万变,十里不同天。如今,有了田间气象站对农田环境温度、湿度、雨量、光合有效辐射等气象要素的自动监测,农业生产中的施肥打药、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灌溉也就有了更多科学依据。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骏圣农业合作社负责人 殷宏宝:这个气象站都是通过传感器数据来反映农田里面的情况。这个就是田间的一个独立的传感器,环境监测系统的传感器。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泥桥村村民 竺传斌:传感器是测这一片的苗情,就是说虫害,还有土壤的湿度,各方面都及时跟踪。
记者从国家气象局了解到,目前我国农业气象观测站网越织越密,7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65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2700余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组成的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已经覆盖全国。
黑龙江佳木斯郊区检察院开展专项监督护航春耕生产
来宾 “春耕警务”播撒“平安种子”
省级春耕化肥下摆到位进度超八成 七部门部署全国农资打假行动
海西都兰:万象“耕”新不负春 春耕备耕热潮涌
营口市开创科技管船新模式 实现渔业执法新飞跃
强信心·开新局丨政策科技双助力 “甜蜜事业”焕新颜——新疆开春林果生产一线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