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2023-03-23 08:51:40
“首台套”横空出世实现“零”的突破,数十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强韧产业链,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近四百台,构建上千个数字化标志性工业应用场景,链接全球百万家企业和百万名开发人员……这组“个十百千万”是了解上海智能制造发展路径的密码。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将于今年5月底出坞,力争年底交付。这将是从上海“启航”的又一高端装备的“首台套”。
“‘首艘’的价值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代表着新航路的开启,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是我国造船业继大型LNG船之后摘取的又一‘皇冠上的明珠’,将带动我国大型船舶制造实力的再次升级。”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大型邮轮项目总设计师陈刚说。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广阔的市场,“首台套”的突破开启了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让高端制造业的根基更牢、辐射更广。
与“首台套”同样具有带动作用的还有工业互联网平台。致景科技研发的应用在上游生产环节的飞梭智纺工业互联网系统,已服务织厂超9000家,累计接入织机超60万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效率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以禾旺针织厂为例,引入飞梭智纺系统后,工厂可以对机台的状态、故障、停机等进行实时监控,机台利用率提高22%,生产质量问题降低32%。”致景科技负责人邹媛娇说。
上海谋篇布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不断提速,发布了首批10家“工赋链主”培育企业,打造了30多个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将着力提升链上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和行动力,助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一批行业标杆示范,并逐步开展面向链主上下游、特定产业领域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诊断”工作,培育一批专业咨询服务商为企业“把脉问诊”。
智能制造最直观的“标识”是机器人。目前,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内,机器人密度已经达到1080台/万人,2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厂房里,只需9名工人负责看线、实施部分需要人工干预的操作,零件装配、物料运输、精密焊接、样品检测等工序均由机器人完成。通过批量使用机器人,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用工数量减少80%,产品测试一次性通过率上升15%。相比手工作业,单位面积产出效率提升30%以上。同时,新时达机器人生产机器人产线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9.4%。
上海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产业规模和技术实力长期保持领先水平。“机器人产业当前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上海重点产业的机器人密度达到388台/万人,规上企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60台/万人,是世界机器人密度平均水平的2倍多。”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副处长吴春平说,到2025年上海工业机器人密度将提升100台/万人,着力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从“点”到“链”再到“圈”,上海正在推进形成智能制造创新融合生态圈,不仅带动起千亿级产业,也实现了万企“链接”。
上海培育了上海电气数科等30个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了全球120万家企业、861万台工业设备、管理资产超6万亿元,工业App超5万个,凝聚起108万名开发者。
以智能制造为牵引,上海将超大城市作为数字化技术的最佳试验场、价值的最好实现地,持续推动5G+、AI+、区块链+、北斗+、安全+等场景开放,让创新和应用深入到制造业系统和肌理之中。
上海加快打造数字融合生态,一批批标志性产品、创新系统、应用场景正在变成“实景图”,形成以大平台链接金融、技术等产业发展的“磁力场”,服务制造业加速提质升级。(记者王永前、贾远琨、龚雯)
600年的故宫,遇见600年的昆曲——故宫博物院与上海昆剧团达成战略合作
上海举办两岸民间论坛 冀往来正常化交流常态化
官方回应一孩子掉进铁路上海南站站台缝隙:孩子已救回,无大碍
上海金山杨家村为村民修家谱 留存历史留住乡愁
丫丫回国将先到上海检疫 专家:建议初期尽量减少游客打扰
2023射阳(上海)文旅推介会在沪举行
3月26日,上海虹桥机场将恢复国际、港澳台航线
上海临港与香港数码港签约 共建沪港科创生态圈
解码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新组建五个“中字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