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3-03-28 11:11:25
核心阅读
近年来,在黑龙江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带动下,佳木斯市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原则,通过实施新建和修复湿地、还湿还林、固土保水等系列措施,擦亮了松花江佳木斯段流域的生态底色。
松花江上,冰丘连着冰凌,一片晶莹剔透。穿过金色芦苇丛,汽车驶上柳树岛,这是松花江佳木斯段最大的江心岛、国家水利风景区。从码头前行几百米,就到了陈广喜的农家乐“园田居”。滑冰车、坐雪圈、抽冰尜……农家院的冰场上,传来阵阵笑声。
“开春之后,客人多到忙不过来。”55岁的陈广喜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上柳村村民,在外地创业20多年后,2010年,他看好柳树岛毗邻市区的区位优势和生态发展潜力,带着积蓄返回岛上老家,经营起农家乐。
作为我国已部署实施的44个“山水工程”项目之一,黑龙江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近年来持续推进。得益于“山水工程”的开展,佳木斯市内河区域环境加速改善,清水绿岸成为松花江佳木斯段沿岸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江清岸绿鱼更鲜
刀刃游走,鱼身上留下十字花刀,案板上的鳊花鱼鲜香扑鼻,引人垂涎。
“这还不算啥,去年有条40多斤的胖头鱼,食客争相购买,卖了4000多块钱!”陈广喜张开双臂比划着鱼身,讲起去年的丰收:“一放一收,上百条鳊花鱼挂满渔网。”
谁能想到,10多年前,这里的江鱼根本卖不上价。
“那时的江上,常漂着团团块块的机油,打来的鱼还没放到嘴里就冒出油星味儿。”陈广喜回忆,水不好,鱼就少,“农家院刚营业,傍着江,却要跨过江去外地买鱼,成本很高,不赚倒赔。”
那些年,因松花江佳木斯段水体污染较严重,黑龙江省常见的江鱼在该水域都难得一见,每到雨季,常有生活垃圾、秸秆、玉米棒子等顺流而下。
变化从何而来?从柳树岛出发,沿江向上游溯源,水清岸绿背后,是“山水工程”擦亮了流域生态底色。
柳树岛南侧,松花江对岸,带状公园沿松花江东西铺展,随处可见长跑、打球的市民,佳木斯“冰雪大世界”也坐落在此,园区里欢呼连连。“一入夏,这里浪拍细沙推晚风,但之前,可是水卷垃圾滚浓烟。”陈广喜说。
佳木斯市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科长蔡元军就住在松花江附近。他介绍,2019年“山水工程”实施以来,政府拆迁了排污严重的老旧造船厂和夜市,退耕沿江湿地上的私开荒地。现在,佳木斯市共有5条内河,均汇入松花江水系,走在内河边的口袋公园中,可见河道干净,岸坡平整,沿岸草木密布。
“水清鱼嫩景色美,打鱼不仅是谋生,还成了一种享受。”江里这几年的变化,陈广喜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几年前,他下决心买下一艘渔船和专业设备,夏天撒网捕鱼,冬季钻冰冬捕,还在院前挖出鱼塘,靠渔业年增收近万元。“生态好了,松花江的‘味道’回来了!” 陈广喜说。
生态治水助丰收
顺着内河之一的英格吐河向山上行驶,便到了四丰山水库。层峦叠嶂间,水库如碧玉镶嵌其中。这里是佳木斯市南部山丘区,5条内河均源于此。
香蒲、菖蒲、千屈菜……新建的16万平方米人工湿地里有多种交叉种植的挺水植物,这成为水库涵养净化水源的首道“防线”。此外,在水库上游,沉砂池、拦污锁、曝氧装置群、污水处理站……层层“设卡”,拦污净水。
“四五年前,山坡破了皮,水库积满泥。”蔡元军指向远山高湖:“挖泥船驶上湖面,清淤165万余立方米;植树工爬上山坡,恢复植被10万余平方米。”
水底清淤、沿岸固土,不仅护水质,也扩容量。据估计,2019年至2022年的“山水工程”实施后,仅四丰山水库便扩容200万立方米。与此同时,在江河沿岸,低洼地建成雨水花园,土沙坑修为生态池塘,极大增强了“海绵城市”的调洪蓄水能力。
对于下游柳树岛上的近70户常住居民、50余座家庭农场来说,这至关重要。
曾经,岛上洪涝多发。2013年,岛上涨水,村民们纷纷上大巴、转轮渡,离岛避险。再回来时,陈广喜赶忙跑进田里,只见90多亩葱苗东倒西斜,他差点哭出了声。
近几年,洪涝明显减轻。“去年,全岛一点儿没受灾,是个丰收年!”上柳村村委会主任展恩福介绍,2022年,全岛作物单产同比增长40%以上。
原来,修葺一新的环岛路,是路更是堤。外岸土坡修上石笼后,像座小围墙,固土又防洪。“环岛路平整漂亮,我每天早上都要跑上十来里。”陈广喜说,沿岸三处大土坑本是水毁点,如今修得又高又稳。
“我们强化组织统筹和规划引领,各工程开工前,通过专家论证会、设计协调会,征集各方意见200余条。”佳木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于寿宏介绍,“山水工程”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原则,推动自然生态与人居环境互补。
好生态成就好农业,好农业反哺好生态。受灾风险小了,陈广喜新成立了家庭农场,搞起“玉米—大豆”科学轮作,产量连年增加。前年,他又做起绿色有机种植和瓜果采摘体验,亩产值翻了番。
“油豆角、大尖椒、小白菜……都是绿色有机的,专供农家乐都不够,不少顾客能尝出来,就好这一口味道。”走在大棚里,陈广喜边指边介绍。
固土保水兴产业
作物,风一吹就倒;沙土,雨一浇就跑——4年前,岛上的村民们这样形容环岛的私垦耕地。
那为啥还种?“几乎没成本,能赚一点是一点。”一名村民道出实情。
2019年,“山水工程”开始对私垦耕地退耕还湿、还林。“由于湿地退化迅速,岛上生物锐减,沿岸水土流失严重,对低产洼地退耕,迫在眉睫。”蔡元军介绍,全岛退耕面积5000多亩。环岛路内三四百米均被复原成湿地后,小岛重现生机,大雁、野鸭、苍鹭纷纷回岛安家,全岛飞禽恢复到20多种。片片防护林也日渐丰茂,作物倒伏情况大大缓解。
“‘山水工程’在岛上恢复湿地植被360多万平方米。”佳木斯市新时代城投公司工程部部长贾晓明介绍,工程在耕地林木恢复区采用乔木、灌木、草坪多层次立体种植模式,优势互补,加速植物自我恢复;在沼泽草甸恢复区,则以多花色植物混播,促进群落自由竞争,以优代劣。
去年,岛上的水泡子建成了荷花池,土码头铺上了小瓷砖,环岛霓虹灯流光溢彩,上岛游客越来越多。“目前每年毛收入20来万元。”陈广喜说:“环境好了,日子也越过越好。”
在黑龙江,这样的“山水工程”子项目共有65个,涉及域内6座城市,工程带动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地区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供给等生态功能显著增强。2022年,黑龙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完成营造林122.6万亩,修复治理草原22.2万亩,修复湿地1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5.9%,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74.8%。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8日 14 版)
我国加速打造五大海上风电基地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今年将腾退土地305公顷
让乡村博物馆成为乡村新名片
推动乡村旅游升级 大力培育民宿产业 深入实施“农品进京”——蓟州区:打造宜居山水文化名城
首部乡村振兴纪录电影《加油吧!乡亲们》定档“520”,影片入藏中国电影博物馆
宁夏石嘴山市推进贺兰山生态修复——矿山复青山 愿景变美景(美丽中国·山水工程①)
昆明推动花卉市场转型升级 打造千亿级“飞花”浪漫经济
“品味南皮”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入驻新华网“溯源中国”
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安虎贲深入抚远市指导驻村帮扶工作
四川雅安:第十九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在中国茶都开幕
新邵:培养乡村建设工匠队伍 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城市医疗集团为居民提供连续医疗卫生服务
李强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的境外代表
促进北京人口、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
找准突破重点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