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做成宁夏乡村振兴大文章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3-04-04 09:19:22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宁夏基于一方水土,围绕“土特产”做文章,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等六个特色产业(简称“六特”产业),并通过发展精深加工、更新生产和销售模式、品牌化发展等措施,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相关专家认为,宁夏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经验值得借鉴。

“土特产”成产业振兴重要抓手

宁夏回族自治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地貌多样,又有黄河灌溉之利,独特的自然禀赋孕育出葡萄酒、枸杞、冷凉蔬菜等多种特产。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宁夏扬长避短,重点做好“土特产”文章。2022年宁夏明确提出,着力打造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并出台一系列支持措施,建立省级领导包抓、工作专班推进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见实效,让“土特产”真正成为宁夏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记者从宁夏农业农村厅获悉,在当地重点支持下,这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宁夏“六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420亿元,当地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8.3万亩,已成国内举足轻重的葡萄酒产区;枸杞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中宁枸杞”品牌价值超191亿;奶牛存栏量增速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肉牛、滩羊饲养量稳定增长;冷凉蔬菜在香港、广东等地市场成为“抢手货”。宁夏“土特产”正加速被消费者认可,形成竞争优势。

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六特”产业发展过程中,宁夏通过推行“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六特”产业带动下,去年宁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增速全国排名靠前。

中卫市中宁县太阳梁乡的隆原裕民枸杞专业合作社种植了1400多亩枸杞,枸杞采摘后由大型加工企业保底收购,每年带动当地农民务工近4.2万人次。“枸杞地里的活不挑人,老人、妇女都能干,每人每天挣100多元不成问题。”合作社理事长靳川孝说。

抓关键节点提高产品竞争力

为加快“六特”产业发展,宁夏抓住发展关键环节促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持续增强“六特”产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

——发展精深加工,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宁夏农产品加工曾长期停留在“粮去壳、菜去帮、果去皮”式的初级加工水平,产业“特而不强”问题突出。近年来,宁夏着力推动“六特”产业形成集群,鼓励精深加工,推进葡萄酒、乳制品、预制菜等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产,安慕希等高端乳制品成当地乳制品加工业的新主角,截至去年底,宁夏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1%。

“以前公司95%以上的枸杞都以干果形式销售,盈利能力不强。这几年,我们把一半的枸杞加工成原浆出售,产品毛利润成倍增加,销售额连年高速增长。”早康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熊平说。

——生产和营销模式翻新,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宁夏不少企业正通过重塑生产和销售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2022年,宁夏盐池津玖羊牧业有限公司共卖出1.4万多只羊,其中近1.1万只来自公司有合作关系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合作社负责按标准养羊,我们负责销售并给合作社分红。”公司负责人杨宗茂说,这种模式实现了双赢,公司也可将更多精力放在“新零售”渠道开拓上,去年公司线上销售比例已达30%,今年预计可达60%。

——品牌化发展让特产获得高溢价。品牌提升是宁夏发展“六特”的重要措施,累计培育了“宁夏菜心”“宁夏牛奶”等区域公用品牌13个,“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盐池滩羊”分别位列2022年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第9位、第12位和第35位。销售旺季,盐池滩羊常常“一羊难求”,一些企业的滩羊肉可卖到100多元1斤,宁夏菜心在广东、香港等地长期享有定价权。

精准补短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宁夏“六特”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在此过程中也显现出地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一些共性短板,部分业内人士和基层干部表示,需进一步支持补齐。

首先,销售与产品研发力量薄弱是突出短板。“不愁怎么种(养),就愁怎么卖”,由于缺少渠道,农产品销售不畅是各地农民遇到较多的问题,这一点在特色农产品销售中同样存在。由于营销人才稀缺,不少农业企业掌握新营销手段速度缓慢,与此同时,部分农业企业由于研发力量有限,研发新产品、搞精深加工进度也容易被延缓。

其次,知名企业、产品品牌少。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近些年各地培育出不少叫得响的区域公用品牌,但被消费者记得住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仍相对较少,“好产品卖不出好价格”的问题依然存在。

再次,农村劳动力紧张限制了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农村年轻人大规模进城和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呈现紧缺态势,企业、合作社等用工成本抬升,在用工高峰期,招工难让很多经营者头疼。

对此,部分业内人士建议,各地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时,应摒弃重生产而轻销售的传统思维,重点抓好农产品供需信息衔接、产销对接,畅通销售渠道,大力引进销售和研发人才。同时,进一步支持企业创建名优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扩大、加强农业人才培训的覆盖面和实用性,加大力度扶持劳务组织发展,更好地整合人力资源,缓解用工紧缺问题。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