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3-05-13 09:19:35
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号角。这个过程注定极不平凡,也殊为不易。纪录片《加油吧!乡亲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而又珍贵的案例样本。
影片记录了赣南水西坝村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中的艰难历程,以及不同角色坚韧奋进的感人故事。这是中国无数个乡村在产业振兴探索阶段的一个缩影,真实地展现了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清晰地描绘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发展前景。
农户在乡蔬菜办主任带动下,从传统家庭分散式种植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经历了建大棚、选品种、定茬口、市场价格波动、生产垃圾处理、销售渠道不畅等一系列的困难和考验,农户从开始的热情参与,到一度质疑、犹豫、徘徊,最终选择了坚守,在痛苦中感悟和成长,让蔬菜产业变成了百姓致富的“钱袋子”。
水西坝村的故事是典型的“金融+农业”的探索,呈现了农村产业振兴中的若干深层次问题,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经验。
当地政府与金融机构,给农户提供三年的免息贷款,帮助建设大棚、聘请技术团队,解决了农户的资金问题和技术难题,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和农药,统一播种,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他们勤劳苦干却还是没有赚到钱,大家都担心三年以后还不清贷款。
电影里记录了这样的场景:农户李建军再大棚里连轴转了20多个小时,采摘了1000多斤苦瓜,最后只卖了300多块钱,除掉包装箱只剩200多块钱。李建军开始反思:“政府出台了很好的政策,但农民却没赚到钱,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这个“灵魂提问”说明,“金融+农业”不是一个简单的资金投入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打好“组合拳”,既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户,带动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也要推动金融工具的融合创新,有效赋能农业现代化。
影片中借农户容学勇的儿子之口,讲述了一个“千人糕”的故事,“大米是农民种的稻谷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的稻谷,需要种子、农具、化肥、水。一块平平常常的糕,又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这个堪称故事的点睛之笔,既道出了拓展农业产业链条的价值所在,也指出了产业振兴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各自为营很难抵抗市场风险,合作社要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带领大家走出去,拓宽市场。
农业产业是从生产源头一直延伸到餐桌的,这个产业链条很长,每一段都蕴含着机会。比如农产品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可以延长保质期,增加附加值;冷库和冷链运输的进步,农产品反季节销售,可以大大提升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包括餐桌文化等,都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水西坝村的合作社,一开始形同虚设,在一次次失败后,农户们也逐渐意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去应对市场变化是不够的,必须团结起来。现在,很多合作社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等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既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又能抵抗市场风险,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作用很大。
对金融机构而言,“金融+农业”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银行提供贷款的问题。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靠天吃饭”,价格波动风险是困扰农民生产的“老大难”问题。通过积极推动各种金融工具的融合创新,如“保险+期货”等,可以为农民的稳收增收保“价”护航。
有效赋能农业现代化,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与路径是必修课,做好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工作,需要金融机构多样化的创新实践,既要不断扩大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需求的覆盖面,也要强调精准、高效且可持续的金融服务能力的建设,让农业现代化插上金融赋能的翅膀,飞得更高、更稳、更好。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40多年前,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40多年后,乡村振兴开启了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绘就。
作者:宋兆卿
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共建共享平台支撑科技进步
农业基因组科技创新联盟 种业自强的基因密码
国家智能农业机器人科技创新联盟 蘑菇住进了“智慧屋”
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
联盟齐发力 产业谱新篇——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