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3-05-24 10:03:21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门在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方面取得哪些实效?如何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如何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取得哪些成就、经验?
答: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2022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6%,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3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专业人才,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取得上述成就,一是党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了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确保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是国家坚持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不低于4%;三是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质量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这些经验弥足珍贵,为进一步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借鉴。
问:怎么理解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
答: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然要求人口发展转向高质量,由“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以人口质量提升对冲人口数量红利下沉。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支撑,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教育强国的目的是整体提升我国人口素质,把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大国,进而变成人力资源强国。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问: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答:推动“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势必需要我国教育转型升级。
教育理念从学校教育转向终身教育。一方面,我国正在加快进入老龄化社会,群众对老年教育服务的期盼更强烈了,这要求建成终身教育体系,实现生命全周期的学有所教。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人力资本存量存在素质提升、职业重配等需求,需要依靠终身教育来促进存量人力资本高级化。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我国职业教育空间巨大,能量需要进一步释放。
教育价值从知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知识和能力虽然分不开,但各有侧重。目前我国教育总体上是知识导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培养,特别是关键能力培养。推动教育公平从形式公平走向实质公平,为每个公民提供适合的教育,涵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生态。
教育政策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应继续延长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赋予人力资本以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除高等教育面临普及和提高双重任务外,其他教育都应该全面转向内涵发展,在公平、质量上做文章,在师资、课程上下功夫。
问: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如何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答: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学校量大、面广、点散。任何时候都要办好乡村教育。没有乡村教育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教育现代化。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充分发展,乡村教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人的社会纵向流动。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发展,乡村教育的短板已不是条件短板,而是功能短板。
办好乡村教育,应充分考虑乡村人口流动现实,平衡好“在地”逻辑和“流动”逻辑。2022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5.2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清楚地表明,县城是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支点。
为此,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应因地制宜,采取县城集中办学,或者乡镇园区办学等不同模式。提高寄宿制学校质量,既要“寄”得安全,又要“育”得有效。关注小规模学校质量,落实好县域教师队伍建设组合政策。放大乡村学校功能,使教育中心同时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中心。
问: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目标下,教育数字化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人类社会不可逆地进入数字化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推动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教育数字化,一要做“资源”的文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托升底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二要做“素养”的文章,着力提升学生和教师的数字素养,提高教师运用数字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造就适应数字化发展需求的新人;三要做“变革”的文章,变革学生学的方式,变革教师教的方式,从工业时代的学校模式转型为数字时代的终身模式,形成新的教育形态,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全面高度统一,国计与民生的全面高度统一。
习近平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回信强调 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 努力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殿堂
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 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向“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致贺信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启用 助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外籍人士:西藏发展经验给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中国艺术发展呈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