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农网 2023-06-30 09:56:49
沙海辟通途,客从丝路来。新疆巴州若羌县地处沙漠边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悠久文化,也因为著名的楼兰古城被蒙上神秘的色彩。前不久,正值环沙漠铁路开通一周年,又逢端午假期,位于铁路沿线的若羌县迎来了旅游高峰,在这里萌发的新业态被更多人所体验和熟知。
近几年,若羌县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依托铁路交通红利,主动发展旅游、民宿等新业态。目前,若羌县共有2个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0家不同主题风格的特色民宿,初步健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非遗文化如何借助新业态“活”起来?沙漠绿洲的新变化“新”在哪里?让我们从三位新业态从业者的故事中,揭开这片沙漠绿洲的神秘面纱。
“非遗+民宿”旅游:让游客贴身体验若羌文化
伴随着悠扬乐曲声,游客们手拉手跳起“麦西来甫”(维吾尔语:欢乐的歌舞聚会)……自沙漠铁路为外地游客来羌旅行打开便利之门,这幅画面便成了果勒吾斯塘村内若羌调民宿的日常。在这家民宿老板娘薛高飞看来,让游客“住”在传统文化里,她的民宿大有可为。
“我们邀请了民间艺人在表演,围观的村民和游客都觉得很好玩,大家就一起互动,跳起舞来。”回忆起热闹的端午假日,薛高飞激动的心情仍溢于言表,从以前苦苦等待游客到现在的客满为患,薛高飞感慨:“若羌旅游终于迎来了春天。”
若羌县的旅游景点里,有楼兰古城、罗布泊、米兰古城、阿尔金山等,在本地知名度一直很高,但过去因为交通限制,基本只有周围游客自驾过来。铁路交通的完善,让若羌文化优势具备了转变为了旅游经济的可能,与很多“疆一代”一样,薛高飞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入局文旅产业当中。
秉承对非遗文化的传承热情,在经营民宿初始,薛高飞便致力于借助若羌歌舞吸引游客。“若羌文化精髓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过去我们守望相助,现在通过歌舞拉近彼此的距离,将热情和真诚传递出去。”谈起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薛高飞认为这是她经营民宿的内在支撑。
“小长假里有一半游客是通过美团平台找来的,大家玩得很开心,也会在平台上帮忙推荐。”自从加入美团平台以来,薛高飞形容就像给他们打开了一扇大门,干起活来也更有劲头,“端午假期一天接待4、50人,挨个给大家制定旅游路线,希望每位游客都能满意。”对于接下来的十一假期,薛高飞也满怀期待,“这段时间会提前准备,争取把更丰富的若羌表演带给游客。”
乡村民宿与非遗文化的成功结合,少不了当地政府的积极助力。薛高飞告诉记者,很多非遗传承人是若羌县铁干里克镇政府所联系,他们帮忙协调表演时间、准备演出服装。据该镇副镇长董志鹏介绍,楼兰还有很多特色地域文化,有的以唱为主,有的没有乐谱,民间艺人随即唱出日常生活,这些表演形式氛围热烈,未来可以成为当地民宿可持续挖掘的特色。
“农村程序员”线上卖枣:实现若羌枣跨越祖国东西
来过若羌县的游客,很多人会对若羌枣念念不忘。薛高飞的民宿店就建在枣园里,住店游客走时总会带上几兜。如今,顺应电商经济的势头,若羌枣也实现了从祖国西端到东端的跨越。带领枣农线上买枣的带头人里,舒春华就是其中之一,扎根若羌枣产业12年的他,早就从当初的外地人变成了村民的知心朋友。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这句话被舒春华常挂嘴边,这也是驱使他辞去程序员工作,不远千里来到新疆打拼的原因。“新疆农民的朴实真诚很打动人,大家就奔着把枣种好、卖好一个念头做事,把若羌枣越做越大。”现在舒春华自称“中间人”,“既是农民和电商平台的中间人,也是农户和政府之间的中间人。”对村民来说,要做的就是好好种枣,种得好有钱拿,在技术、资金、销路等对接方面,都交给舒春华打理。
若羌枣好种吗?舒春华的答案是不好种,但种好了,就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若羌县位于沙漠边缘,气候干燥、少雨,对若羌枣生长有挑战,但同时,当地的沙土地有利于枣树根系呼吸,还有得天独厚的天山雪水浇灌,让这里产出的地方枣能形成独特的口感。“要做到优质,就要在种植上费很多心思,但不管再费劲,只要种出来好枣,复购率都会很高。”
如今若羌枣带着“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标签入驻美团优选平台,线上销路打开了,释放的红利在生产端也有了显现。“头年冬天跟枣农订好种植量,第二年一股脑卖出去,单价也能提高不少。”舒春华粗略计算,加入线上平台以来,卖枣单价提高了至少百分之十,大家的种植热情更高了。
在若羌旅游的火热趋势下,舒春华打算除了继续做好若羌枣产业,还会把目光放在核桃、葡萄干、哈密瓜、西梅等经济作物上,“希望未来把更多优质产品的品质做出来,让更多游客能品尝到我们的地方特色。”舒春华说。
90后女外卖骑手:服务新业态的重要一环
铁路交通完善以来,对若羌县带来了哪些变化?常年穿梭在若羌街头的90后外卖骑手罗琴感受最明显。
“以前游客在高速路自驾到楼兰,现在坐火车花不到一半的时间就到了,安全快捷,沿途还能欣赏风景,街上的游客多了很多。”人多了,点单量就更多了。在罗琴送外卖的路上,经常碰到景区游客点单的情况,一来二去就萌生了给游客推荐景点、土特产品的想法。“最开始一天能碰到一两个游客,刚过去的端午假期,一天基本都在景区打转,送个五、六十单不成问题,我就主动给他们推荐若羌红枣、西瓜、哈密瓜这些土特产,很多游客都很感兴趣。”现在罗琴已经成了在景区兼职导游的名人。
在交通优势的带动下,家乡的经济发展也有了质的飞跃。罗琴告诉记者,这几年跑外卖的经历中,她见证了许多新业态在若羌县的“落户”过程。“以前我们只在外地喝过奶茶,现在大街上开了几家奶茶店,手机点单在家就能喝到,还有烧烤店,都慢慢做起来了。”罗琴还专门算过一笔账,最多时她和同事一天能送出去400多杯外卖奶茶。
回忆起一路见证若羌县发展的转变,罗琴的感受很深刻。地理位置上,若羌县北倚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靠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因交通不便被称为南疆“口袋底”。这些年,交通环境逐渐改善。“2021年,尉若高速通车,2022年,环沙漠铁路全线贯通。”这些工程和日期,都刻在罗琴的脑子里。“要想富,先修路,这两年里,街头巷尾开了很多特色小店,我才有机会做外卖这一行,时间灵活,还能赚钱。”目前罗琴一个月能赚7、8000元,把家里的地托管出去,农忙的时候回去帮忙也能协调开时间,两头都不耽误。
现在若羌县共有二十几名美团外卖骑手,他们穿梭在若羌县主城区的大街小巷,忙着服务本地人和游客,成为支撑新业态走稳走远的重要支撑。罗琴说,身边有不少人跟她说过也想加入这一行,“发展好了,其实不管干啥都能赚到钱。”罗琴这么回应。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