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2023-07-07 09:22:20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产物,熔铸了城市的文明历史,承载着市民的集体记忆。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博物馆门类丰富、特色鲜明,目前已形成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博物馆集群。
北京自2020年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大馆相继建成,一大批国家级、市区级博物馆完成改扩建重新开放,极大地丰富了北京地区博物馆体系,带动北京地区博物馆向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北京共有备案博物馆215家,年均接待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这座世界著名古都的一张“金名片”,也是加强文化建设和促进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说,今年年内将发布的《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提出,到2035年北京建成“全域活态博物馆”。
博物馆融入社会教育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到节假日,一群身穿黄马甲、耳边挂着扩音器的“小小讲解员”,就活跃在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各个展厅。
17岁的讲解员刘雨菲就是其中一员,她的志愿讲解经历已长达10年多。尽管已经上高中,刘雨菲依然坚持定期来馆里讲解,伴随着博物馆的“成长”,围着她听讲解的文博爱好者也与日俱增。
已有70多年历史的国家自然博物馆凝结了几代人的文化记忆。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参观需求,国家自然博物馆多措并举推动馆城融合,主动融入学校、社区及线上平台,并且将在北京南中轴地区的大红门博物馆群开辟新馆。
国家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说,文物、标本、模型虽然是静态的,承载的信息、价值却是“活”的。跨学科研究、跨国交流、数字化呈现、展览“走出去”等做法助力打造“流动的博物馆”“永不落幕的博物馆”,为更多观众提供触手可及的服务。
今年以来,国家自然博物馆搭载有科普展板、标本、化石、互动展项、球幕电影的流动科普车,陆续走进江西、福建的多所山区学校,“点亮”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据介绍,自2014年开通以来,国家自然博物馆流动科普车已前往全国12个省区市的中小学,为20多万学生提供研学教育活动。
一面挖掘展览展示内容及形式的存量,一面开辟展览展示的空间增量,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守正创新是北京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推动馆城融合、打造全域活态博物馆的缩影。
2020年4月,北京发布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指出,提升国有博物馆策展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用好民间博物馆、私人博物馆,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
建设“博物馆之城”是北京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说,博物馆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它的功能不应局限于收藏、保护和研究,而应该将资源最大限度地传播出去,能够被社会所共享。
建设“博物馆之城”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北京地区博物馆正加速融入学校、社区、街巷等,馆舍面貌和精神气质焕然一新,文化辐射力大幅增强,有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在北京市通州区次渠中学,历经近半年的努力,长近5米、宽1.5米的大运河漕运码头模型构建完成,“再现”千百年前的繁盛场景。“这个复原模型由10多个店铺、30多个行当、几十个人物以及30多艘木质船组成。”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馆长王文旺说,“参与的学生们不仅学习了传统木作技艺,而且了解了大运河历史文化知识,还明白了匠心的重要性。”
据介绍,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由于对中国木作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木作手工技艺的传承,被授予“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及“首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多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近年来培训约2万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近年来开展“爱我中华”升旗仪式、学唱抗战歌曲、展览情景教学等,累计接待学生近60万人次。中国园林博物馆十多年来长期组织由市民、学生组成的志愿科普传播队伍,打造“园林小讲师”志愿服务团队,培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地区共有近百家博物馆开展了馆校共建工作,通过签订馆校共建协议、举办馆校互动活动、建立第二课堂等方式,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已初步形成馆校合作常态化机制。
博物馆融入社区街巷
为城市更新注入“灵魂”
北京老城是博物馆聚集区,既有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综合性博物馆,又有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等专题性博物馆,还有众多由企业或个人运营的特色博物馆。近年来,北京老城中的一些传统会馆与名人故居也在腾退修缮后逐步向市民开放,开展文物活化利用,拓展博物馆功能。
入夏以来,晚风送爽,位于北京什刹海西海北岸的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并没有沉寂下来。大运河主题音乐会、大运河诗词赏析会、大运河主题图书角,吸引附近居民及慕名前来的市民感受大运河文化底蕴。
“自2019年社会化运营以来,纪念馆聚集了专业的团队,对博物馆运营体系进行大幅提升。”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说,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北京名副其实的大馆,它们是“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大动脉”,但是北京还有许多中小微博物馆,就好像“毛细血管”,它们也需要被激活。
据了解,到2018年,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经过一年多的展陈更新及运营管理提升后,在2019年接待量实现同比增加约5倍。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的生机焕发,与社会力量的支持密不可分。《北京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若干意见》提出,根据不同办馆主体,探索不同治理模式,切实提高博物馆治理能力。在有条件的博物馆,探索夜间开放或延长时间开放的运营模式,举办夜间主题活动,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今年发布的《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与城市规划、老城保护、城市更新等结合,与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相融合。到2035年,全域活态博物馆基本形成,博物馆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走进北京东城史家胡同,一座座老北京四合院建筑仿佛让时光都慢了下来。
“一条胡同,半部中国近代史。”史家胡同曾是清政府选拔赴美留学生的考场,诸多名人曾居住于此,它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肇始之地。史家胡同24号院曾是民国才女凌叔华的故居,印度文豪泰戈尔访华时曾到访于此,各路名流也是这里的常客。
幽静的小院、苍劲的古树,涵盖古建文化、民间风俗、名人旧事、历史变迁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将观众带回记忆中的老北京。
史家胡同博物馆副馆长潘禾玮弈介绍,该博物馆是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自2013年建成以来,博物馆面向胡同居民征集老家具、老照片等老物件,邀请艺术家开展“胡同声音”项目,录制、收集了胡同里的虫鸣、叫卖,打造常设展览,为胡同居民留下共同的记忆。
史家胡同博物馆其中空间稍大的一间屋子经过改造,成为社区议事厅、居民会客厅和活动报告厅,发挥展示社区文化、开展各类普及教育活动的功能。在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共同运营下,史家胡同博物馆如今已成为老城保护、街区更新、社区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今,北京城市更新进程中融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功能,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集聚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利用腾退后的文物建筑、名人故居、会馆,建设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朝阳区利用工业园区腾退空间和集体产业空间,建设一批异彩纷呈的主题博物馆;企业博物馆、乡情村史馆等不同形态的“类博物馆”成为所在区重要的特色文化名片。
这些博物馆中蕴藏的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正在为城市留住历史文化根脉。
博物馆融入技术变革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着博物馆的形态。在北京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少博物馆通过与新技术、新方法的融合,打破藏品的时空限制,进一步拓展与社会的沟通渠道,吸引更多人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
近年来,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的鼓楼经过修缮及展示提升,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得到恢复,历史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挖掘,成为游客争相前往的“网红打卡地”。其中运营的“时间的故事”展览,通过沉浸式数字展、交互体验等方式阐释北京钟鼓楼的报时功能、建筑特点、周边地区民俗文化等内容,让古老的鼓楼焕发新的生机。
在京西首钢园区,料仓、筒仓等工业遗产被改造成博物馆、艺术馆,迸发出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文化活力。在光影、声效的渲染下,300万年前的“永定河”滚滚而来、汹涌澎湃,一幕幕传说故事在360度的沉浸式数字空间中轮番上演,赋予古老的永定河文化故事以新的展现形式。
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又称瞭仓艺术馆)馆长韩月说,开馆一年多来,博物馆围绕家风文化、诗词文化、永定河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划了三期展览。这些展览突出科技属性,运用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向观众展现活态化、沉浸式的上古神话传说以及不同时代的文化符号,同时增加互动环节,驱动声音传感器,传达中国传统诗词的审美意境。
在京西首钢园区的“RE睿·国际创忆馆”,“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成就回顾展将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中国兵马俑考古遗址、文物保护实验室等的内容,纷纷实现数字化呈现,让游客仿佛身处兵马俑群之间。在“虚拟展厅”中,观众可以观看将军俑与克罗伊索斯青年雕像“面对面”伫立,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碰撞。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贺艳说,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时空限制,让文物的呈现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多观众深入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技术重塑博物馆形态,体制机制的完善激发社会兴办博物馆的热情。今年以来,北京陆续挂牌8家“类博物馆”,将这些具有部分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社会机构,纳入行业指导范畴,做好孵化培育。
“类博物馆”北京祥体育博物馆馆长李祥已有几十年的收藏经验。“博物馆现在展出古今中外体育类文物、藏品两千余件,馆内还设有古代围棋、古代象棋、老陀螺、老滚环、老空竹等十余项娱乐体验活动。挂牌后更多人关注到我们博物馆,与我分享这些宝贵文物的故事。”
目前,北京每10万人拥有约0.9家博物馆。到2035年,北京各类博物馆(包括类博物馆文化空间)总数量预计超过4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随着北京地区博物馆品类和内容变得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私家珍藏”正走向“社会共享”。(本报记者罗鑫)
农业农村部召开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现场会 动员部署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全国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现场会在湖南召开
持续高温致北京大部分地区中旱,有农田出现特旱
北京市关于发布2023年第二批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产品归档信息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