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网 2023-08-17 09:11:00
新华社天津8月16日电(记者尹思源、刘惟真)“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天津市静海区第六中学安置点内,台头镇中二堡村村民杜德路的歌声回荡在宿舍楼间。不远处,孩子们在结伴跳绳,不少村民坐在椅子上,手里的蒲扇轻轻摇动,扇起阵阵微风。
62岁的郝金宝带着89岁的父亲走出宿舍区,和村民们一起听歌、闲聊。“昨天安置点组织了歌舞团进行文艺演出,今天村民们自发在这里表演节目。”郝金宝说,来自静海义工队的志愿者们还免费为村民们理发,生活过得很滋润。
汛情发生以来,永定河、大清河、独流减河等河流水位快速上涨,东淀蓄滞洪区等启用。成立专班、联合服务、分类安置、充分保障、心理疏导……天津各部门发挥合力,努力让群众在“临时避风港”内感受到家的温暖。
转移群众在静海区第六中学安置点内纳凉。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白菜豆腐、肉末粉条……晚餐时间临近,饭菜的香气弥漫在静海区海福祥养老护理院内。“自从来到这里,我们完全不用为吃穿用度发愁,有工作人员在,我们特别安心。”今年70岁的静海区台头镇建设村村民郝志敏说。
静海区海福祥养老护理院内设床位300余张,自2019年开始运营。防汛抗洪期间,这里成了静海区受灾群众中部分失能失智人员及需要照护的老年人的“临时家园”。
静海区海福祥养老护理院院长赵向荣说,来院内安置的多数老年群众患有基础疾病、生活难以自理,还有数位老人年龄在90岁以上。为了给老人们提供暖心、放心的安置环境与照护服务,院内护理人员24小时在岗。
“饮食方面,我们针对老年人所需合理搭配食谱;医疗方面,静海区医院每天派两位医生前来巡诊,及时监测群众的健康状况。”赵向荣说,病情较重的人员可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作为院内养老护理工作的“主心骨”,护理部主任赵春梅一周以来几乎一刻也闲不下来。她手上厚厚的文件夹里,详细记录着院内“新入住”转移安置群众的健康状况。
清晨7点前分发早餐,饭前饭后指导用药、通风消毒;早上9点陪同医生查房,根据医嘱配药;下午3点陪同老人散步,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等到赵春梅能够坐下歇口气时,往往已是晚上10点多了。
除了忙碌的日常工作,院内的医护工作者还常常要处理一些突发情况。8月3日,一位曾患脑溢血的老人出现血尿症状,护理人员第一时间联系静海区医院,将老人送往诊疗。
“院内的医护工作者们特别热心,第一时间为我们提供帮助,让我们深受感动。”患者家属张大娘说,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护下,老人的症状得以缓解。
坚守在静海区海福祥养老护理院的天津市静海区民政局副局长张俊树说,目前该院共安置区内受灾群众140余名,民政部门与应急部门协同联动,调拨床、被褥等日用物资,做好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
医务人员在静海区海福祥养老护理院安置点内叮嘱老人用药。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在静海区亲和儒园安置点,每户都发放了新的被褥和各类生活用品。由于转移比较紧急,今年71岁的杨树友和老伴杨西敏只带了几件换洗衣物。“住进来第一天就帮我们全都准备好了,什么都不用担心。”杨树友说。
静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玉新向记者介绍,安置点组建了专项工作组,分类做好群众用餐、就医、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目前,亲和静园、亲和儒园两个安置点物资充足,我们也会及时回应大家的需要。”潘玉新说。
转移群众在亲和儒园安置点内照看小孩。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8月9日,静海区图书馆流动服务车来到静海区第六中学安置点,为居民提供免费图书借阅服务。大家围在流动服务车前,挑选着心仪的书籍。“前不久团区委刚捐赠了书本文具,今天又来了流动服务车,读书真方便!”安置点群众郝先生笑着说。
在天津各区的安置点位,丰富多彩的活动频频上演。“我们还请医护人员为安置点群众进行健康讲座,还为儿童安排绘画授课活动。”静海区教育局二级调研员辛长宏说,要尽最大努力让安置点群众的生活丰富起来。
天津市首家区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
在就业帮扶上下功夫(实干笃行在一线)
国产动画如何雕琢精品(一线调研)
湖南省科技特派员奋战乡村一线
探访集中安置点 群众生活有保障
财政部:积极做好农业保险防汛救灾工作
天津市“美宿美食” 赋能乡村旅游
抗洪救灾大农机显身手 种田是“铁牛” 救援是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