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3-08-18 16:17:41
8月16日,在经历了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后,伴随着渔民的高呼和马达轰鸣,福建多地渔船启航入海。
福建有着山与海的底色,开渔是渔民们一年一度的大事,福建渔民们在自古至今的渔业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信仰和民俗,如出海前祭拜妈祖、渔船彩绘、“造船点睛”等。借此时节,让我们来看看福建的渔家民俗,感受渔民们对“鱼虾满仓”和“平安返航”最朴素的期待。
出海前,祭妈祖
海洋大省福建有多信仰海神妈祖?莆田湄洲镇派出所设立了12间妈祖评理室,据说“大家不敢在妈祖面前撒谎,调解成功率还挺高”。
因为在福建,对妈祖的信众来说,骗妈祖,就意味着做所有事情都“遇浪翻船”。这可以说是海洋文化深入福建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佳展现。
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东方麦加”。
湄洲岛妈祖庙
中国民间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出海人常携带妈祖神像随行,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妈祖由此被尊称为“海上保护神”“海上和平女神”。
作为福建本土信仰的妈祖,随着渔民的航迹和人口的流动,一步步拓展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形成"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
日本横滨唐人街妈祖庙
2009年9月,包含妈祖祭典在内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目前,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亿多妈祖信众、1万多座妈祖庙,妈祖文化已成为海峡两岸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民心相通、相互交融的精神纽带。
造渔船,比盖房子更重要
渔民们建一艘渔船,要择吉日开工。开工的时候,三牲、五谷一样也少不了,上平底板的时候尤为隆重,要放鞭炮、分馒头。
竣工之前最后一道工序是钉船眼。以前的渔船在船头的两边都有两只眼睛,形状半圆扁平,眼珠微微突出,内里各镶嵌一枚银元。眼珠的视线还颇有讲究,一律向下,这样才能看到海里的鱼。
钉船眼规定要用三枚钉子,下方钉两枚,第三枚先确定位置,但是暂时不钉上。钉上船眼之后,要用红布盖上,俗称“封眼”。要等到良辰吉日的时候,船工穿着红布条将最后一枚铁钉一锤子敲进去,再让船东将红布揭开,这个过程俗称“木龙启眼”。
但是由于现在的大船都是钢制渔船,这种“造船点睛”的习俗大多已经消失。
无独有偶,在地中海岛国马耳他,拥有约3000年历史的传统渔船鲁祖船(Luzzu)的船头也有类似的船眼,在该国的传说中,这双船舷上的眼睛可以保护渔民安全出海,可以说,平安返航是世界渔民们共同的心愿。
鲁祖船(Luzzu)的船眼
渔船彩绘,有讲究
渔民一年中有大半时间漂泊在茫茫大海,时常与暗流险滩打交道,船是他们的生产工具,也是在海上唯一的依靠。
在福建连江,每年的伏季休渔期,渔民们都会在渔船上漆后,请彩绘师对其进行彩绘。为保护船舶在航行时减少被有害物质腐蚀,古人很早就在造船木材表面涂上各类漆料,后来又根据喜好在其中添加了彩绘元素。古往今来相习成俗,渐渐形成了独特的渔船彩绘装饰艺术。
渔船上的图案色彩斑斓。图源:连江县融媒体中心
在数百年来的传承中,渔民对船首、船尾、船舱和桅杆等各个部位如何漆画,颜色如何搭配都有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不同渔船彩绘图案各有千秋,但各式海产品和莲花几乎是所有船体彩绘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莲花代表“好运连连”,海鲜则寄托着船东们对于渔业丰收的愿望,想要捕到什么,就画上什么:带鱼、黄花鱼、梭子蟹、对虾……
远洋作业的大船因要保持统一的色调,彩绘风格往往较为简约,仅写以船号或“一帆风顺”等喜庆花字。
远洋作业的大船上涂绘着“一帆风顺”字样,以及渔民期待“收鲜”的水产。图源:连江县融媒体中心
而近海作业的小船,除绘制鱼虾蟹外,还会在船舷上画海浪清波,桅杆上用黄底红字写上“万吨鱼虾”,船头一尾鱼从波浪中一跃而起。
渔船上布满彩绘。图源:连江县融媒体中心
古时候的渔民画得更精致些,除了鱼虾,还会画上太极、凤凰、牡丹、八仙、八宝等不同图案,以祈求吉祥如意。
来源:三农头条综合海上福建、海峡旅游杂志、中国新闻网、人民网福州、宁静的路等
编辑:刘怡迪
主编:张越
监审:宋锦峰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东海鲜花拉长富民增收产业链
金柚能带来的,不只有甜蜜!丨CCTV-17公益展播
探访北京新发地,灾后蔬菜上市量充足价格平稳
美国麦草畏二甘醇胺盐同期价差近三倍 FBN发布化学品价格透明度报告
全球粉鲑产量进入历史峰位,价格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