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3-09-25 16:30:04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这四季农歌中,秋收似乎是最为喜悦的部分。
9月23日,恰逢秋分,也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响应丰收节“庆丰收 促和美”的主题号召,深入展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美好画面,由中共敦煌市委、敦煌市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主办的“丰收时节·赏味敦煌”丰收节特别活动在京顺利举办。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培育了独特的农业品种和农业技术,敦煌葡萄、紫胭桃、碱草羊肉等特色农产品,为中国农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贡献。近年来敦煌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独具特色,频频出圈,此次活动的举办为展现敦煌农业产业的丰收盛景、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活动现场,关于敦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主题沙龙引起嘉宾和观众的热烈探讨。农文旅融合是乡村农业、文化与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实现现代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手段。与会嘉宾就敦煌农文旅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度地研讨与交流,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观点。
沙龙活动现场
艺术+农业
开启中国艺术农业的殿堂
举世闻名的莫高窟、瑰丽多姿的敦煌壁画、鬼斧神工的雅丹地貌、独一无二的月牙泉、声名鹊起的鸣沙山......众多历史文化遗存让敦煌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文化传统,这为敦煌的艺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基础。
敦煌文旅集团党委委员、总经理王立军介绍,打造文化之城、艺术之城、文创之城、会展之城是敦煌市委市政府为促发展、提经济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近年来,立足于农业产业的自然优势,捆绑敦煌旅游超级体量,围绕匠心的敦煌文化,敦煌不断推进“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新路子,通过举办葡萄节、杏花节、梨花节等一些节日,借助敦煌飞天文化、边塞文化、非遗文化等元素,让农业、艺术与旅游深度结合,从而打造出圈的敦煌“艺术农业”新名片,开创中国艺术农业的新殿堂。
敦煌文旅集团党委委员、总经理 王立军
前段时间红遍网络的骆驼“堵车”、“骆驼红绿灯”,便是敦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次成功案例。敦煌各地景区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寻找融合发展的有效结合点,打造特色文旅项目,由此带动周边的农村、农户实现共同管理、共同发展。王立军表示,目前敦煌已初步实现了农文旅融合的基本大格局,未来希望大家记住的不止有莫高窟、飞天文化,还能被敦煌独特的艺术农业所吸引。
“活化”敦煌文化
在演艺中品味敦煌味道
在敦煌,沉浸式的实景艺术演出,也受到众多海内外游客欢迎,成为敦煌文旅融合的又一张崭新名片。《乐动敦煌》艺术总监、总导演张华生动地为在场观众讲解如何以全沉浸的呈现方式,展现敦煌传承千年的文化魅力,从而带动敦煌文旅的一体化发展。
《乐动敦煌》艺术总监、总导演 张华
《乐动敦煌》是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演出不仅融合历经十个朝代、跨越千年的琵琶乐舞,还借助对莫高窟壁画、藏经洞古籍的深度解读,展现飞天、金刚、菩萨、乐器等元素,让经典的敦煌文化艺术性地演绎并活化。在观众互动上,《乐动敦煌》借助金刚创出吸粉热点,“怒目金刚”见小孩、老人则温柔亲切,见淘气观众略带威武凶猛,严肃中透出的一丝柔情,让这个“钢铁硬汉”频频出圈,夺得不少观众的喜爱。
张华眼中的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她介绍,敦煌壁画中不仅只有敦煌乐舞盛景,还有很多具有人间烟火气的生活场景,比如在榆林窟25窟中就有很多耕耘、收割的场景,而在《乐动敦煌》剧情中也有上元市集,在这里就能品味到敦煌美味的桃子、李广杏、葡萄、蜜瓜、羊肉等各种特色产品。
专业团队打造
科学方法引领
农文旅融合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转型、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带动农村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关于未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中国乡镇企业协会秘书长、全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农业农村部巡视组原副组长曹广明认为,我国农文旅融合发展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未来要依靠专业团队进行有效的管理,借助科学的手段进行赋能,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秘书长、全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农业农村部巡视组原副组长曹广明
敦煌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备丰沃的农村条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曹广明认为目前的敦煌各项发展条件都很齐全,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将各要素有效地集中在一起,依托专业团队和科学的技术去管理,才能走出一条属于敦煌的农文旅发展之路。
搞融合要融特色
也要重“五感”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鼓励乡村打造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加快创造乡村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融合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的趋势和必然的形态,结合敦煌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取得的成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乃郗认为,做好农文旅融合不能只依靠传统农业的经营单位和经营方式,要推动现代化要素加速向农业集聚,从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其次,要因地制宜,将当地的自然地理生态条件、特色的文化历史与农业的发展有机融合,去打造让人印象深刻的农业产品。同时,从营销学上分析,刘乃郗指出农文旅融合是刺激人类五感的极致表现,而受众最为重视自己的五感,农文旅融合让大众能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全方位体验,从而产生消费的意愿,推动产业效益的实现。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乃郗
以农耕文化为基
打造交流互鉴的时代样本
北京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高专办专家、G20文化保护融合与新生活方式工作组专家刘琛谈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话题时,她认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根基和底座是农耕文化。新的时代条件下,像敦煌这种历史名城所体现出的农业文明,将为农业文化景观的内涵价值建设提供一个独特的维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高专办专家、G20文化保护融合与新生活方式工作组专家 刘琛
结合敦煌农文旅发展取得的现实成果,从“2015年联合国提出了17项2030可持续发展倡议”及“农耕文化”背景上来看,刘琛表示敦煌今天的努力和实现为世界践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贡献了来自敦煌的经验和方案,敦煌的精神可以被誉为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样本。
活动现场有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大家积极参与互动,展现出对中国农业发展和中国敦煌的浓厚兴趣。沙龙最后,刘琛用英文“It’s DunHuang, a time machine,look back at history,and look into furture,very wonderful”(敦煌的故事,辉煌又沧桑。既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展望着未来,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总结了对敦煌的理解,获得了各国青年及来场嘉宾、观众的热烈反响。
激发乡村发展的经济活力,发展农文旅模式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有效路径。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把独特的自然生态、文化传统、社会价值同农民的经济价值巧妙融合在一起,让文化、旅游与农业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引擎”,才能绘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编辑:赵宁宁
主编:张越
监审:宋锦峰
成功着陆、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巴基斯坦高官:印度恐将在24至36小时内动武 巴将果断回击
推动养殖业节粮降耗 农业农村部将从三方面发力
新华社快讯: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安全顺利出舱,我国首位“90后”男航天员完成首飞之旅
新华社快讯: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安全顺利出舱,这是他第二次从太空返回地球
新华社快讯: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
新华社快讯: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安全顺利出舱,我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回到地球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
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