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菜篮子” 鼓起“钱袋子”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4-18 16:41:10

采摘、称重、装筐……4月15日一大早,会昌县右水乡围背村平菇种植基地十分繁忙。基地负责人饶云辉正带着40多名村民采摘平菇。

“每天平菇的采摘量约2500公斤,打包后发往广州、深圳的各大商超。”饶云辉告诉记者,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6万元,吸纳40多名村民常年在此务工。

围背村平菇直通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是会昌县依托山好水好空气好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产业,打造“会昌独好”品牌,丰富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菜篮子”,鼓起农民“钱袋子”,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生动实践。

扬优势,好山水种出好蔬菜

刘莉娟是会昌县文武坝镇蔬菜种植能手,她种的贝贝南瓜,品相好、口感甜糯不腻,在粤港澳大湾区很畅销。

“好山好水产好菜,我每年种的3万多公斤贝贝南瓜不愁卖。”谈及会昌产的贝贝南瓜,刘莉娟显得十分自信。刘莉娟的这份自信,源自会昌县先天的生态优势。

会昌是丘陵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87%,绵江、湘江、贡江三江在县城交汇,大小河流319条,河网密布、沙质土壤,且泥土含有硒元素,种植蔬菜具有天然优势。

会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洋岑介绍,鉴于自然禀赋,会昌县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战略机遇,因地制宜,提出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菜篮子”的目标。

为此,会昌县进行了精心谋划,在蔬菜基地布局上,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的地块,发展集中连片的大棚蔬菜基地,同时在蔬菜的种植品种上,各乡镇实行差异化选择,形成错位竞争。另外,推出奖补政策,鼓励农户种植蔬菜,如对新建露地蔬菜基地集中连片100亩及以上,或老基地扩面100亩及以上的,按每亩500元的标准给予基础设施奖补,特别是对于投入土壤改良、冷库建设、喷灌设施等也进行奖补。

一系列精准措施,使会昌蔬菜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该县种植蔬菜面积4.3万亩,年产量超16万吨,已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蔬菜生产基地10家,每年供深农产品销售额超2亿元,全县10个产品被认定为“圳品”,认证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创品牌,好品质卖出好价钱

样品制备、样品提取、结果读取……在西江镇千工村蔬菜基地,蔬菜技术员许华生每天都会对辣椒、茄子、香葱等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许华生向记者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在蔬菜种植基地,在田间地头就可完成对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此举是会昌县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雷达”作用,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菜。

会昌县蔬菜办主任黄发有认为,消费者对粮食、蔬菜安全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这给该县发展蔬菜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该县不断提升农产品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一方面利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口支援优势,开展包括脐橙、水稻等在内的优质农产品“圳品”评价申报工作,另一方面送技术下乡,在全县配备了15名蔬菜技术员,实现农产品质量检测、水肥一体等技术指导服务覆盖全县蔬菜基地。该县还与京东集团合作,打造数字农场,利用科技手段与各个蔬菜基地连接,建立土壤检测、虫情监测等流程监管,实现农产品产地、采摘日期等信息全程追溯,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菜。

“除了保证蔬菜质量,还要提升蔬菜价值,品牌作用不可小觑。”黄发有告诉记者,县里申报了“会昌独好”区域公共品牌,目前推出11个系列100个农产品单品,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在省内及粤港澳大湾区开设授权经营店,形成线上线下、县内县外全网营销“会昌独好”体系,会昌农产品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我们的贝贝南瓜、西葫芦、辣椒、平菇等农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销售,每斤售价都要高出市场价0.3元至0.5元。”黄发有表示,通过品牌化建设,提高了会昌蔬菜产品的附加值。

富口袋,好路子带来好日子

随着会昌蔬菜产业渐入佳境,群众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文武坝镇凉丹村的发展就颇具代表性。

凉丹村有513户、1762人,去年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50万元。村集体经济强了,民生短板得以补齐,从净化河道到美化村庄、从修沟通渠到安装路灯等,村民的幸福账单越来越厚。

凉丹村的变化,得益于会昌发展蔬菜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村干部欧庆春向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盘活土地资源,种植大户在村里建了600亩蔬菜大棚,流转费每亩1005元,仅此一项村里进账60余万元,另外蔬菜基地一年四季需要人工采摘、施肥、除杂等,村民在此务工还有收入。

“村里的蔬菜基地成立了6年,每天可采摘25万公斤西葫芦,当天就可送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大农贸市场。”基地负责人杨德朋告诉记者,因蔬菜基地的带动,村民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会昌县,受益于联农带农机制,实现村强民富的远不止凉丹村。“产业发展快,要靠龙头带。”会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洋岑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县里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带动蔬菜产业升级,如通过引进江西省品润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投资建设水稻、红薯、紫薯、辣椒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进行统一购种耕种、病虫防治、生产加工、品牌销售,有效降低市场风险,辐射带动洞头、中村、站塘等5个乡镇共500多户农户参与农产品种植加工,户均年增收约2万元。

刘洋岑告诉记者,会昌县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菜篮子”为抓手,兴产业促就业,一改过去农村土地分散“不长钱”、劳力闲散“不来钱”的历史,目前全县从事蔬菜产业的有5000余人,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