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巍峰:持续深化“五良”集成融合稳固保障粮食安全“基本盘”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2024-06-16 08:00:06

持续深化“五良”集成融合稳固保障粮食安全“基本盘”
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 孙巍峰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是保障这一“国之大者”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它的颁布施行,是在部署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上“扣扣子”,在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上“压担子”,在持续推动粮食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上“钉钉子”,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提供了有力有效法治保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河南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河南,每次必看农业、必讲粮食,强调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记嘱托,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抓紧抓紧再抓紧,全省粮食面积连续11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总产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面积、产量均占全国1/10,其中小麦面积、产量均占全国1/4左右,不仅解决了本省1亿人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特别是去年,有效应对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夏收“烂场雨”和秋粮收获期“华西秋雨”双重灾害,在大灾之年持续扛稳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决策部署后,河南迅速响应落实,积极实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融合,打造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河南模式,力争到2025年全省粮食产能从1300亿斤迈上1400亿斤新台阶,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良田”促增产。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2012年以来,河南连片开发、整县推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58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6%。2022年起,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六化”要求,规划建设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出“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推进机制,通过推行政府主导项目建设、平台公司具体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参与、农民群众共享共赢,逐步形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河南标准”体系。建成后的示范区农田每亩可多打220斤粮食、增收330元,预计到2025年1500万亩示范区全部建成后可增产粮食33亿斤、增收49.5亿元,中原大地的亿亩良田正在变成稳固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盘”。


加强新品种研发推广,育“良种”促增产。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河南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中原农谷”,推动全省农科教、育繁推资源集中布局,努力打造国家级、国际化的农业创新超级联合体。“中原农谷”重点打造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粮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四大中心”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智慧(数字)农业示范区“两个示范区”,现已入驻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等53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汇聚先正达、中农发等74家国内外知名种企。以“中原农谷”为龙头,河南发挥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作物育种水平全国领先的优势,整合28家企业、81个育种创新团队开展省级农业良种联合攻关,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攻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和10项核心种源。去年河南团队研发的“郑麦379”“MY73”等12个品种入选全国主导品种、成为入选品种最多的省份。全国小麦种植面积前10位品种中,河南贡献了7个。全省年产小麦种子36亿斤,其中有10亿斤销往省外。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45%。


推动新技术集成应用,施“良法”促增产。良种还要良法配。近年来,河南积极实施增产技术集成推广行动,不断推动粮食增产单项技术向全过程技术集成转变,探索出小麦深耕耙压整地、高质量播种、“一喷三防”,玉米密植滴灌、化控防倒、“一喷多促”等多种增产模式。以“专家+基层人员”的工作模式组建省级专家服务团队,开展精细化技术指导服务,实现专家到户、技术到人、良法到田。鼓励引导基层大胆探索高产技术集成新模式,涌现出焦作市耕地质量与粮食产能“双提升”技术集成及推广模式、兰考县“一选(选品种)四减(减人工、减化肥、减农药、减水量)”种植法等新探索、新思路。去年河南多个高产示范区玉米单产突破2000斤,秋粮亩均增产25.2斤,总产增加19.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延津县创小麦千亩方全国实收高产新纪录,获嘉县连续第4年打破大豆百亩方实收单产全国纪录。


提升机械化发展质效,用“良机”促增产。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机现代化。河南是农机大省,通过固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培育壮大先进农机装备产业链,加快研制先进适用、高效低损、智慧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农机装备,加大对智能农机、高端农机、急需农机的购置补贴力度。全省农机总动力达1.11亿千瓦、居全国第二,拥有拖拉机319万台,配套农机具728万台,均居全国第一,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8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小麦、玉米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已有5个地级市整建制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组织各地开展机收减损宣传、培训、比武等系列活动,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在1%以内,水稻、玉米分别降低到2%、2.2%以内。重点加强农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已组建716支常态化应急服务队,探索完善社会化防灾救灾农机储备与调用机制。今年计划新增1万台精量播种机、4000台低损收获机,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加装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支持建设一批日烘干能力100吨以上的烘干设施,进一步补上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短板。


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行“良制”促增产。河南坚持选龙头树标杆、强示范促带动,创新打造百家省重点、千家市重点带动基层万家服务组织的“百千万”市场化服务格局,重塑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省委、省政府谋划部署,以周口市为试点推进农技、农机、农经“三支队伍”改革,按照“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要求,在强化公益性功能的同时,将可市场化的职责和农业政策性项目交由市级集团公司和县级分公司承担。省农业农村厅抽调精兵强将搭建大服务平台,积极培育省市重点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扶持首邑农业、赋农科技、安阳全丰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入科大讯飞、拼多多、盒马鲜生等数字化、物流类企业引领发展信息类、销售类服务业,使社会化服务贯穿供耕种、管保收、储运销各环节,向田间地头全覆盖、生产过程全覆盖、农业产业链全覆盖方向迈进。规范培训粮食经纪人队伍,提升其职业技能特别是应急购销能力,有效增强粮食购销市场化运行活力。今年起规划建设1000个以上“平急两用”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每个产粮大县建设6~10个,逐步实现涉农县(市、区)农事服务功能全覆盖,全面提升耕种管收烘全程服务水平,切实增强粮食生产防灾减损能力。


农为邦本,粮安天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河南农业农村系统将持续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树牢底线思维,全面夯实根基,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河南力量。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